每逢过节,大家坐一块儿吃个饭,有喜事也跟着凑个热闹,随礼走个过场。
老话讲得好,“亲不亲,一家人”,为了儿女将来少走弯路,咱这些长辈也是处心积虑地维持着这“亲家”关系,恨不得比对自己兄弟姐妹还上心。
可别光顾着掏心掏肺,跟亲家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忘了距离感。
关系再铁,也别弄得太热乎,小心“物极必反”。
01
礼有三不随,讲规矩。
人活在世上,谁不想面子上过得去?可有些礼,该随就随,不该随的,别硬撑着打肿脸充胖子。
记住,礼有三不随。第一,亲家的亲戚,跟你不搭边的,别瞎掺和。第二,孝敬老人是儿女的事,你瞎凑什么热闹?第三,自己都揭不开锅了,还跟着凑啥礼?
俗话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是,礼尚往来能维持感情,可你也得看清场合。
那些亲戚的亲戚,搞不好一大堆,随得你头疼。
农村讲人情,七拐八绕,整个村子的人都能扯出点关系来,按规矩你能随得过来?
亲家其他儿女结婚,亲家父母过世了,走个过场就行,毕竟是沾亲带故的。
可那更远的,什么七大姑八大姨,有啥喜事,少凑那热闹,礼钱能省就省,别给自己添堵。
农村有句话:“隔壁亲家,礼数还在。”意思是再熟也要守规矩,别大大咧咧没个分寸。
有些时候,该出手时出手,不该出手就别乱来。
尤其是尽孝这事儿,儿女该担的责,咱别越俎代庖,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你要总去给亲家随礼,看起来是好心,但那不是你该管的,管多了还容易让亲家的其他孩子看你不顺眼。
再者说了,如果你家也有儿子,你总是帮衬女儿这边,儿子心里能好受?
随礼是个烧钱的事儿,讲究个“能出就出,出不起也别强撑”。
古人说得明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你真没去,谁也不会怪你,打个电话带句话,心意到了就行。尤其是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别硬撑着去随礼,给自己找不痛快。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日子得量力而行。落难的时候,听说亲家要办酒席,别死要面子,省点钱过日子才是正经。
02
饭有三不吃,少惹事儿。
饭桌上讲规矩,尤其是面对亲家这码事儿,得有点分寸。
第一条,亲家在气头上,千万别凑上去一块吃饭,免得火药味儿更重。
第二条,亲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别在他家蹭饭,这叫添麻烦。
第三条,亲家带你去别人家吃饭,尤其是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家,你最好别去,免得坐得尴尬如针毡,话都插不上。
莎士比亚那句老话说得好:“宴会上倘没有主人的殷勤招待,那就不是在请酒,而是在卖酒。”换句话说,那些没温度的饭局,真心没必要去凑热闹。
人和人之间的事儿,说白了,就是一个相处的度。饭桌上看到苗头不对,赶紧找个理由开溜,别死撑着。
你可能说,亲家老了,病了,你去看看也没啥不对。对,探望是应该的,可就是别蹭那一顿饭。
人老了,别把社交搞得那么复杂,走动走动是礼数,问候问候是情意。
可一到饭局,就成了另一回事。
有些亲家明明是请你到家做客,却在他那七大姑八大姨家设的宴,你说这算哪门子亲近?隔着一层关系的饭局,真心不值得去。
说到底,亲家之间关系处得不紧不慢就好,儿女好,日子顺心,没必要去搅和那些饭局。
多了还惹事儿,少了倒自在。
03
儿女结婚那天起,你也五六十岁的人了,吃饭讲规矩,随礼有分寸。
你们老两口子和和气气,亲家自然不敢翻脸,这样儿女的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
你的儿女既懂事又勤快,孝顺礼貌,这就是对亲家最大的“体面”。
少操心人家的闲事,多管管自己那小家庭,别没事找事。
凡事有个界限,亲得有尺度,该有的规矩别丢。
今后,就一分情、一分礼、一分规矩走,别为人情的事栽跟头。
作者:AGINightingale;
关注我,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夜莺在月光下跳跃,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