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自信的孩子未来生活品质更高。而不自信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抑郁和问题行为的概率更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总希望孩子有信心走下去,如何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是家长们都在积极探索的事情。

我发现了3个可以让孩子变自信的家庭密码,分享给大家,一起来帮孩子打开自信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擅长表扬孩子

很多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所以才会经常受到表扬。自己家的孩子啥也不是,不揍他就不错了,怎么去表扬他。”

但其实,那些成长快、自信的孩子,毫无例外他们的父母都擅长表扬。

山东省高考状元孟令昊说过:自己的爸爸妈妈特别懂自己,从来都是鼓励和引导,即便是考砸了,也都一直安慰他。

我们的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优秀,如果父母能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关注他的行为,并持续性的给予表扬,孩子一定能收获满满的自我肯定感,拥有一种“我做了就一定能行”的强大自信。

有些家庭努力告诉孩子去找寻“怎么样更行”的方法,有些家庭却一直在寻找“孩子不行”的理由。

父母的目的可能是一致的,但方法大不相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聪明的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的表扬孩子:

1、多描述孩子的正向行为,加强好的行为,把“你XX地方做的不好”改成“你XX地方做的很好。”

2、夸赞要及时,做的好的地方及时夸,不要攒着。

3、多表扬孩子能做的,比如努力、勤奋,少表扬孩子改变不了的,比如聪明、漂亮。

4、 让孩子在“表现良好”中获得“真实自信”,而非在“感觉良好”中获得“虚假自信”,夸奖要基于事实,要学会合理的称赞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擅长“放养”孩子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养孩子是要松弛有度,爱和自由同行的。

很多家长觉得,学习好的孩子,优秀的孩子,肯定家里管的特别严,但是放眼现在优秀的孩子,大多数家庭都是非常“民主”的。

澎湃新闻曾对全国29名省级高考状元进行采访,被问到:父母是否会干预你的学习时,86.21%的状元表示几乎不会,13.79%的状元选择偶尔会,选择经常会的为零。

在自信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用心理学的“超限效应”解释就是,父母干预、强迫的越多,孩子越叛逆,越差劲。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家长永远只是陪伴者,是顾问的角色,不能是孩子人生的“掌控者”,成长路上的“资本家”。

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让孩子去动手,去经历,孩子能力提升更快。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生活中主动性会更好,也更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允许孩子失败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失败被挫败,所以选择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并且告诉孩子:“你做不好,会失败,还是我来帮你吧”,剥夺好孩子动手能力,包办一切,根本不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做错了就“暴跳如雷”,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做了,做了也不自信,因为担心做错了被家长批评。

其实“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允许孩子积累失败的经验,同时理解并接纳孩子失败时的任何情绪。

但是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鼓励孩子去思考接下来要采取什么行动减少这种痛苦,怎么去克服困难。

失败——思考取胜方法——可能再失败——试试其他方法——获胜——建立自信。

而这种通过自己努力和思考,解决难题,克服困难收获的自信,是多少夸赞也替代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海海,自信是前行的动力,多允许孩子去尝试,去失败,和孩子一起打造一个“战胜失败”的记忆箱,当孩子需要自信时,打开它,这些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成就感就是孩子前行的动力,父母的陪伴和鼓励,让孩子有自信迎接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