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溪烟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圣泉街道浒溪烟云展厅免费对外开放。浒溪烟云展厅主要分为前言、圣泉人文、圣泉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个主题。

免费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8:00

周六、周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上午10:00-12:00 下午15:00-17: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浒溪公园。贺奎 摄

(一)序言

铿尔浒溪,泠然圣泉,融一江而壮阔,襟两岸而雄浑,倚三山而清隽。双龙古街为几江老城北大门,远山华盖列天表之障,近山马骁壮北固之篱,奇峰秀岭,地轴天关。白君山长眠江津白酒鼻祖,石佛山尘封草书丞相故事,圣泉寺巫峦分秀腾跃清正文脉。有平畴延展,有高丘耸峙,有涓流滋润,有大江奔流。耕读文化主脉开枝散叶,在历史的烈烈长空下哺育瑰丽文明。山的耸峙,水的浪涛,城的砥砺,圣泉文化陶铸了绝色风华,与中华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和江津历史水乳交融。地理人文,珠联璧合,可探可览,可摄可文。灵秀我圣泉,哉我江津,川渝锦绣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圣泉历史沿革

圣泉历史悠久,据《江津县志》记载:西魏(553年—557年)时,改江州县为江阳县,置七门郡,领江阳一县。江阳县即今圣泉区域,这是今圣泉地域最早进入史志的建置史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移风乡的江北里(今双龙,即圣泉);清初,设立杜市里二都,驻地双龙;清末民初,设立二守镇,驻地双龙;1952年6月,设立二区区公所,驻地双龙,1953年4月双龙又归一区区公所管辖,至1956年撤销一区区公所,设立德感区公所,下辖和爱乡、临峰乡、双龙乡(圣泉乡)、九龙乡、双河乡、福寿乡;1993年12月27日,撤销圣泉乡,将原圣泉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德感镇管理,设立圣泉村;2014年,圣泉社区划归几江街道;2017年8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圣泉街道,2018年8月28日正式挂牌运行,由此也翻开了圣泉发展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浒溪公园。贺奎 摄

浒溪烟云诗意盎然定位了圣泉地域人文,顺应历史潮流,凸显辽阔激昂雄浑意蕴,得山之秀集水之灵宛若天赋神韵。历史维度的切入,铺陈出一幅广阔人文连轴画卷,每一个细节都是大历史的一个切片,圣泉地域文化牵动历史,关乎国运,多种文化的交融,总是以人文的形式垂留下来,让后人丈量其精神高度,在景仰和感动里,裹满温厚与蕴藉,赋予了无尽的启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浒溪烟雨

江公享堂家喻户晓,这位明代中兴名臣江渊,就出生于圣泉境内的九龙铺,他所写的江津八景诗传诵至今,由此开创了中国诗歌称赞自己家乡美的先河。在江津八景诗中尤以《浒溪烟雨》最为有名。

浒溪烟雨

明 江渊

人家比屋临溪渚,翠树层层霭烟雨。

放舟拟作潇湘游,玄圃沧州渺何许。

推窗坐对心神娱,仿佛湘谦开画图。

几迥误认辋川曲,落红飞絮春模糊。

《浒溪烟雨》描绘了浒溪烟雨的朦胧和美丽,通过人家临溪、翠树烟雨的景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的憧憬和对自然的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浒溪发源于今圣泉东北面的九龙山,其上游名叫九龙溪。《江津县乡土志》卷四《地理》:九龙山在县北四十里,二都双河场,九龙溪之水发源于此山,分绕双河场南流,沿绕石佛山而下四十里,至浒溪口入大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名人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圣泉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不仅有江渊、石公恕等土生土长的圣泉名人,也吸引了张商英这样的北宋宰相人物在此驻足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佛寺拓展者——张商英

张商英是宋徽宗时期的名相,著名草书宰相,佛学居士,《宋史》卷三五一有传。辞官后全家移居到圣泉石佛山,以前叫张村,并以居士身份发展壮大石佛寺规模,使之成为“西蜀第一丛林”。{“湖广填四川”以前的江津土著居民张姓,以张村为发祥地。张村与苏轼后裔定居的(白沙河口)苏村、北宋名臣范镇晚年定居客死的(龙华五台山)范镇村、南宋杜莘老定居繁衍后代的(西湖)杜村,并称为宋代江津四大文化名人村。}

明朝中兴重臣——江渊

江渊是古代江津入载二十四史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九龙铺,攻读于圣泉寺栖清书院,出仕后为明朝台阁大臣,与于谦共同策划指挥北京保卫战,被誉为明朝中兴重臣。后来因为于谦案牵连被贬辽东。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为江渊平反官复原职,江渊辞官后回归故里,新建梅溪书院并振兴栖清书院,从而提振江津文化教育事业,使江津跻身巴蜀文化大县行列。{明宪宗赐建“江公享堂”于县城,御书“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楹联赐予。江渊在73岁时去世,并安葬于出生地九龙铺。江渊是江津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著名诗人,其江津前后八景诗,是郁郁乡愁托出的煌煌画卷。}

北宋名臣石公恕

江津文庙乡贤祠供奉的第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名叫石公恕。他少时曾经读书石佛寺(今圣泉街道境内)。清末《江津县乡土志》 卷二《耆旧》有这样记载:“宋石公恕,以武功大夫知威州,有能名。常作文刻碑,令子孙毋得分异。祀乡贤祠。”另有史志记载:“石公恕,宋恭州江津人。以武功大夫知威州,有能名。尝作文刻碑,戒子孙不得分异。有御制八行碑刻于学。”

北宋骠骑将军马邈

人物介绍:北宋骠骑将军马邈骁勇无敌,镇守江津北岸险关圣泉南山,使得江津二十载无兵灾,马邈卒于任上,葬于南山。

(三)书院文化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泉地域古代书院遗迹著名的有石佛书院和栖清书院。石佛寺书院开启的是江津书院的一种模式,即以寺院作为书院的模式。石公恕曾读书于石佛寺。石佛寺书院属于私办书院,由名满朝野的退休丞相张商英倡办。石佛寺书院是当时巴蜀最好的书院之一,在寺院中建立书院的模式,在地缘内直接影响了圣泉寺栖清书院的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栖清书院因明代中兴重臣江渊青少年时期读书于此赢得盛名,著名书院,著名人物,相得益彰。栖清书院始创于南宋末,横跨元朝,发展到明朝中叶江渊读书时代 而鼎盛。栖清书院在明朝中叶成为江津县著名书院,重庆府著名书院,明朝全国著名书院,其影响一直辐射到清朝末年,是江津文化教育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书院,为江津在明清时期崛起成为巴蜀文化大县居功甚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之清石刻

圣之清的意思就是清景,清泉,它是栖清书院在长期发展中凝结成的书院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书院的旗帜。

(四)寺院文化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佛寺坐落在石佛山与马邈山之间的山坳里,因背靠石佛山得名,石佛山是江津历史上的名山,为滨临长江的平顶石山,为江津城的东北方向第一道屏障,隔江与津城相望。石佛山称谓在民国末年逐渐被高家坪取代,所以当今也少有人知道石佛山的称谓了。石佛寺开创于五代至北宋时期,始盛于南宋,初毁于元末,复兴与明中期,衰落于清中期。宋朝退休定居于此的宰相张商英倡建扩大规模,其石刻与大足石刻同时代,现 仅存较完好的有北宋摩崖造像28尊,神龛4座,摩崖碑刻2通。{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关于石佛山晴雨巨蟹泉的故事。古时候当地百姓每逢干旱时就会到这里来求雨,石佛寺的和尚敲击木鱼,泉水就会应声涌出,如果水中有螃蟹游出,螃蟹颜色是黑色的就预示着会下大雨,螃蟹颜色是黄色就预示着不会下雨。}

古寺晓钟

明 江渊

瞿昙夜半吼长鲸,天风吹落云间声。

几多逐利求名者,匆匆车马奔遥程。

葫屋谁知有贤士,寤起烧灯究经文。

满朝却听长乐起,肥马貂裘艳青史。

谁扣蒲牢向夜分,通城烟火动尘氛。

催残银海千家月,散撤瑶空几片云。

游客梦回思远道,老僧出定厌声闻。

缅怀骑马趋长乐,三十余年颇效勤。

(注:詩,即现在的圣泉高坪村石佛寺。)

作为江津“后八景”之一,圣泉寺始建于南宋,后毁于元末兵灾,复兴于明朝初年,建筑遗迹反映为明代风格,位于今北京师范大学江津附属学校后面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间。圣泉寺曾经香火旺盛、门庭若市。约行十余步,便是明朝江渊幼年攻读诗书的“栖清书院”。寺院后山可见古人凿井时依山势雕刻的一条20米长的巨龙,而泉水正好龙嘴中流出,若此时对着龙身大吼几声,清泉会停歇片刻流动后,瞬间便发出“喝、喝、喝……”之声音给予回应。这便是名扬天下的“龙吐水”。距龙头三米左右的左侧石壁上,则是清代黔癯道人书写并经雕刻于此的“冷然”两个大字。沿岩壁小道前行50米,斗大的“铿爾”两字便展现眼前。圣泉寺内的苍松翠柏、怪石林立、幽雅奇特,不胜列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栖清书院与圣泉寺院合二为一,因为明代中兴重臣江渊年轻时在此读书、晚年辞官回归故里又在此倡导教育而成为古代江津文脉著名地标。圣泉寺与重庆华岩寺是同时代出现的著名寺院,圣泉寺“巫峦分秀”与华岩寺“巴山灵音”相得益彰。

栖清书院

明 江渊

春风崖畔草青青,苔藓模糊篆刻平。

壮士已随龙虎逝,剑光犹傍斗牛横。

三余事业今安在?一代文章空有名。

桂影婆娑明月夜,咿唔疑有读书声。

《栖清书院》:此诗描绘了栖清书院的宁静和雅致,通过篆刻模糊、斗牛横空的景象,表达了对读书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思考。

(五)红色文化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泉区域在抗战时期是名震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的津沙文化区江津县城组团的重点地域,是区域抗战文化的承载地和产生地。在这里汇聚了五十三梯的武昌艺专、双龙场的南京聋哑学校、大面坡的窑瓷专科学校、圣泉寺的武昌艺专写生基地、高家坪流亡师生的“望乡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重庆成为国民政府陪都,许多教育学校纷纷迁往西南大后方。1938年春,国立窑瓷专科学校由江西景德镇迁来重庆,与四川陶瓷讲习所合并后迁建于江津双龙场,建校舍于大面坡,定名为四川省立窑业学校,校长为窑瓷专家张继南。该校在当时是中国唯一的陶瓷中等专科学校,国内行业精英汇集于此,学校开办有砖瓦、玻璃、模型、瓷画等科。1950年,改名川东窑业学校,江津人漆宗棠担任校长。1952年迁往重庆,并入西南建筑工程学院,{后西南建筑工程学院又与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合并成立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南科技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夏,南京盲哑学校迁来双龙场办学,1946年迁回南京。该校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特殊教育学校,汇聚了顶尖的特殊教育专家,在圣泉办学8年,推出了特殊教育系列成果。由于当时圣泉承载的中国特殊教育实践与研究机构的唯一性,引得宋美龄、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等来此考察调研。圣泉是中国现代特殊教育的发祥地之一,非常巧合的是,现在的江津特殊教育学校几经搬迁现在又回到了圣泉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武昌艺专由武汉迁来在十八梯刘家祠堂办学,徐悲鸿曾经应邀来学校讲学。圣泉寺与高家坪成为艺专师生写生现场教学基地。诞生于圣泉与德感的武昌艺专师生绘画作品,在“文艺抗战”中引起巨大反响。高家坪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石佛山,是江津县城长江北岸屏障和制高点,被流亡师生称为“望乡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1月28日,刘邓大军三军团第12军第35师师长李德生将军率部和平解放江津县城。国民党胡宗南部第一师依托圣泉境内抗战时期构筑的国防工事与解放军隔江对峙,企图负隅顽抗,以阻止我军向成渝公路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1月29日凌晨,江津渡江战斗打响。我35师103团先头连兵分三路强渡长江。强渡成功后大军随即渡江,即向圣泉纵深进攻,分兵直取成渝公路江津璧山结合部和重庆白市驿军用机场,与同期在江津下游顺江口强渡长江的我36师形成夹击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渡江部队抵近北岸圣泉中渡石牛滩之际,遭遇马邈山、高家坪守敌交叉火力袭击。我渡江部队一边仰射还击,一边弃船泅渡,猛烈攻上石牛滩占领马邈山,9名战士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强渡长江后,沿德感、海螺、陡石前进到马鞍石处。敌军占据三面低下倾斜的有利地势在曾家岩高地上利用抗日战争中修筑的国防工事负隅顽抗。我军留下一个加强排猛攻牵制敌军,主力迅猛出击成渝公路和白市驿机场。此战历时13个小时,是刘邓大军解放江津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

1949年12月2日《新闻日报》头版头条报道重庆宣告解放,刘邓大军由南岸跃渡长江,江津、南温泉等地先后攻克。圣泉区域为主战场的江津渡江战斗,规模不大却异常激烈,确保了刘邓大军两主力师钳制成渝公路、夹击白市驿军用机场的战略企图得以实现,逼迫蒋介石提前从重庆遁逃,加速了重庆解放,在整个解放大西南战役中意义重大,入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熔铸铁血军魂,成为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辉煌一百周年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奋斗后赢得未来的100年!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圣泉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五大发展理念--1387工作思路

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圣泉街道紧跟形势,找准方向,提出了自己的1387工作思路即坚定一个远期目标“魅力新城 品质圣泉”,3个具体目标:建设城郊乡村振兴示范地、城郊融合示范街、数字重庆建设示范街,8大重点工作和提升7种能力。自2018年成立至今,圣泉街道在经济发展、商贸文体等事业上成效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工作机制

圣泉街道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圣泉特色的四大工作体制机制,即长效学习机制--圣泉讲堂,工作督办机制--圣泉周报,社会治理机制--五员共治,全民素质提升机制--文明家庭积分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八大工作

在上述四大工作机制的引领下,圣泉街道在安全稳定、乡村振兴、征地拆迁、智慧圣泉、商贸文旅等工作中找准定位,不断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时代文明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播科学理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时代新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等几方面进行了非常全面而深刻的阐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做深做实圣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建立健全了组织架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探索开展了圣泉街道文明家庭积分制。通过先试先行,评选、表彰、宣传文明家庭先进典型,在辖区内营造弘扬家庭美德、学习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山几度,大江依旧,余香千年。从浒溪烟云里一路走来的圣泉,必将越来越好!

通讯员:杨 岚

编辑:周小川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贺宝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