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品牌开始出现经营困难。部分品牌甚至因资金链断裂、技术落后或市场定位失误等原因,面临破产的困境。

然而,品牌破产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终结,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依然迫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成为行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今年年初,曾经国内知名的造车新势力高合汽车陷入经营困境,工厂停工停产;去年,曾经的“四小龙”之一威马汽车走向破产,全国销售和服务中心陆续关停......这些品牌退市,不仅对行业造成了冲击,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品牌破产退市,车主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售后服务难的问题。破产品牌往往难以维持正常的售后服务体系,导致消费者面临维修难、配件缺等一系列麻烦。一些消费者甚至因为品牌破产,而被迫放弃售后服务,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行车安全,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国内申请破产或者已长时间不生产的新能源车企,大概涉及超16万存量车主,其中威马汽车约11万,人群规模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威马汽车为例,行业、政府和消费者都在寻求解决方案。在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下威马汽车的供应商在威马汽车破产重整期间继续提供配件,同时寻找新的供应商来保证配件的供应。

而在官方服务网络受限的情况下,第三方汽车维修服务商可能成为车主的替代选择。这些服务商可以提供维修和保养服务,尽管可能无法获取原厂配件,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寻找替代品。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厂家由于经营不善面临退市问题时相关车辆的定期保养、售后维修以及原厂零配件服务等难以继续提供,车辆使用安全堪忧。

然而,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破产不应成为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借口,破产后的售后服务兜底措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售后保障体系,确保即使在品牌破产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