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月份至九月份,对于各个大学来说是个特殊且慌忙的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

七月,一批毕业的大学生即将离校,两个月后又是迎接一批新生的到来;各个大院尤其是像清北这样的名校,都开启了抢人大战。

排名前二十的名校基本没有什么变动,每个大学都各有千秋。然而,就在2018年,“西湖大学”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对大学似乎有了新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大学很有特点,像清北这样的顶尖大学,院系都有50多个,专业更是近百;反观西湖大学,三个院系,五个专业。

这还不是独特之处。更有特点的是,这个大学没有设立政治方向的专业,从不培养政治人才。

这样的办学理念应当成为大学界的一股清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当年施一公在创办这所大学的时候,曾大方豪言壮语:“用五年的时间超清华、越北大,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如今五年过去了,施一公和他的西湖大学如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湖大学的创立初衷

施一公,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生物学家、科学家,在2015年的时候,他同6位国内有名的人士,有国家科学院士,有教育事业的领军人物,一起研究商讨,想要创办一所大学,一所培育专项人才的大学。

他们七位作为西湖大学的倡议人,起草了关于创办这所大学的目的和建议,正式向国家提交。

创办大学是何等的大事,消息很快就流传出来,有人表示支持,有人不同意,还有人在质疑,说科学家不搞好自己的研究,办什么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舆论声、支持声,声声入施一公的耳朵,可他还是顶住了压力,依然决然的坚持要创办这所新型教育理念的大学。

施一公将“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作为他的办学定位,于2018年在正是开工建设。

其实创办大学是好事,能让更多的高考学子多一份选择,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是,施一公作为国家乃至世界有名的科研人员,为何偏要创办这所大学,难道有什么目的?

要想弄清楚,还得从施一公的早年经历里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一公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他的出身很好,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中。父亲是毕哈工大有名的学生,母亲是毕业于北京矿业大学,他从小就开始接受很好的教育。

单从施一公的名字就不难发现,“一公”意为“一心为公”,这是父母对他的期望。

施一公从小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无论是小学还初中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到了初升高的时候,没有意外的考入了河南省实验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这个学校是每年都出了省状元和市状元,就是考入清北大学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进入这所高中后,施一公周围的同学个个都很努力,这也激起了少年争强好胜的心气。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施一公的成绩依旧高居不下;然而一次偶然参加的数学竞赛直接改变了施一公的求学之路。

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如火如荼进行着,当时参加的数学爱好者有很多,施一公也是其中之一,他在这次竞赛中以领先第二名十几分的好成绩斩获第一名的成绩。没过多久,施一公受到了清华大学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5年,数万名参加高考的学子如期而至,反而施一公没有参加,因为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如今是生命科学学院)。

保送,在当时那个年代,他的成绩是该有多么的优异。

进入到清华大学后,施一公也是一如既往的用功学习,成绩年年都是全年级第一,在清华园里,他一直都是师生口中的“天才学子”。

1989年,施一公毕业了,而且还是双学位毕业的。他居然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课程的同时,又获得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仅专业课成绩好,在校期间施一公还练习竞走运动,甚至还创下了全校竞走比赛的纪录。

果然,学霸所涉猎的领域就是这么的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赴美留学,产生新的教育理念

主角,到哪里都自带光环。

1990年初,施一公如众多清华学子一样,选择了出国深造;他选择了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继续生物领域的研究。

出国后,施一公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他的英语很差,这让他学习新的知识有点吃力,于是他给自己定了目标,每日30个新单词而且还要锻炼口语能力,就这样日复一日,持之以恒。

在科研上,他精益求精,严格要求。有一次,他的导师自认为突破了一个生物学上的难题,便要演示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们看;然而,就在演算的过程中,施一公敏锐的发现了一个计算错误,并当众指出问题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施一公便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就连导师都对他赞叹有加。

不过,施一公在美留学不仅突破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也让施一公很为震撼。这里没有全面发展,而是术业有专攻,专业有对口,这样的形式教育理念也在施一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7年,施一公被授予普林斯大学生物系的助力教授,而在之后的普林斯大学里,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就获得了普林斯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在当时是多么高的殊荣,然而面对如此广阔的事业道路,施一公作出了让很多人都为之震惊且佩服的决定,他要放弃现在的一切,要回到国内,因为在施一公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

就这样,施一公回来了,他带着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回来了。

施一公这样说道:“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中国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我们正在努力,我也会为之努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施一公在清华大学全职任教,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他也没有忘记。于是,便有了创办大学的念头。

直至2018年,西湖大学的落地,施一公带着他的教育理念在国内立足生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今的西湖大学如何了

从师资力量方面来看,西湖大学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收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截至2022年8月,西湖大学现有导师团队及科研人员近300多名,远比如清北这样的百年名校还是有很大差距。

而且,从这几年的招生情况也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还是专业学科过于少,成立时较短。在那些莘莘学子心中,清北这些名校在心中的的地位不可动摇。

不仅学子们不敢选,恐怕万千学子背后的父母们也不会同意,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果能有清北文凭的加身,那岂不是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五年过去了,西湖大学还在发展中,虽然没有完成超越清华的目标,但也不可否认西湖大学的优势。

它以新型的教育方式在为国家培育一批又一批研究型的一流人才。不过教育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

正所谓“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教育文化是个积累的过程,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才会显现出它独有的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从这几年西湖大学的发展历程上来看,或许施一公的那句豪言壮语,不久后的一天真的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