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寻访西柏坡老房东④:跨越67年,“团结歌”依然嘹亮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8月30日下午,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78岁的王文雪坐在自家门前的小马扎上,粗糙的大手在膝盖上轻打着拍子,哼唱起来。

在北庄村,《团结就是力量》人人都会唱。1943年,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平山县,词作者牧虹正是趴在北庄村一户农家的屋顶上,写下了这首歌。

不过,王文雪对于这首歌的感受和很多村民不一样。她的婆婆曾是中央机要处工作人员的老房东,发生在他们家的事情,让她对这首歌有更深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30日,王文雪在北庄村“打麦场”。 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摄

故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这年4月17日,她接到西柏坡纪念馆的电话,说有位叫徐爱民的北京离休干部寻找67年前在西柏坡的老房东。

“听说徐大姐已经来找过一次,这是第二次。”王文雪说,她的公公1941年去世,婆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去世,她从没听老伴儿韩兵义提起过这事儿。

北庄村原址和西柏坡村原址仅隔着一条河沟。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央机要处在平山县北庄村办公。北庄村村史馆记录了中央机要处在当时的重要作用:来自一线的战报和指挥大小战役的密电经这里中转。

当年在北庄村,上百户村民自发腾出自家房子供中央机要处办公、住宿。韩家的老房子坐西朝东,紧挨着机要处办公区,北房住着韩家,西房住着两户机要处工作人员,其中之一就是前来寻找老房东的徐爱民。

“咱庄户人家哪能想到,几十年前借住下房子,人家能念念不忘。”王文雪说,接完电话,她赶紧把在地里干活的老伴儿喊回家。

这天,西柏坡纪念馆留下了一张跨越时空的照片——老房东的儿子韩兵义,挽着徐爱民的手臂紧紧依偎在一起,就像当年,他的母亲热情招呼那些战士们一般。

通过徐爱民的回忆,王文雪才知道,婆婆和徐大姐曾“处得像家人一样”。

徐爱民爱人的鞋穿破了,还不到发新鞋的时候。韩兵义的母亲看到后,悄悄做了一双新鞋送给他。徐爱民记得,那双鞋的鞋帮是韩兵义母亲织的布,鞋底是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

“徐大姐说,婆婆从没问过她尺寸,可做出来的鞋却不大不小正合适。”王文雪说。

看看什么是“军民团结如一家”:徐爱民夫妻忙于工作,房东就帮他们带孩子、收拾房间;忙完工作回到家里,房东刚贴的玉米饼子就端到了跟前,那香甜味儿,徐爱民一直都记得……

这就是为什么,在八旬高龄,徐爱民仍执着寻找当年的“家里人”。

王文雪没想到,徐爱民又来了第三次。

老韩家门前的树荫下,王文雪摇着蒲扇回忆起2019年的一天,89岁的徐爱民带着儿子儿媳“走亲”来了。

北京的离休干部,北庄村的普通村民,两家人紧紧攥着对方的手,在韩家堂屋唠起家常。临别时,徐爱民坚持塞给王文雪一些钱,王文雪坚持要徐爱民带上一把花椒、两个南瓜和两副鞋垫。

此后,两家人时常互通电话。2021年,韩兵义去世,徐爱民托儿子转来慰问金,2022年、2023年,徐爱民又分两次给王文雪转款慰问。

2022年10月3日,平山县发生4.3级地震,徐爱民的儿子专程发微信问候老韩家是否平安。

王文雪知道,徐爱民放心不下的是村里乡亲能不能过上好日子。

8月30日,北庄村村史馆小广场。土黄色影壁上写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词。几名外地游客站在影壁前,逐句逐句地念着。

几年前,北庄村就定下“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的蓝图。搞旅游,要先修路。

90户的北庄村,曾有不少村民家的猪圈、车棚、柴火垛占道。村里先后召开了村民恳谈会、干群夜谈会、“两委”班子会等,一声招呼,自家先拆。“在这件事上,全村特别团结,谁都没闹意见。”王文雪说。

如今,7米宽的马路穿村而过,整齐漂亮。

路修好了,团结书屋、团结食堂建起来,游客也多起来。2021年至2023年,村集体收入年年超过百万元,村民的福利也多了起来。

北庄村的房子统一刷成了黄褐色,王文雪家屋顶安了20片光伏发电板,设备和安装都免费,一年两千元收入归个人。

王文雪和闺女、两个外孙的城乡居民医保村里全包,这样一年又少花1600元。年底,每人还能收到村里发放的200元分红和米面油。

穿过韩家的葡萄架进入堂屋,墙壁正中挂着2021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庄村党员同志们的回信:“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读完这封回信,记者也禁不住哼唱起来:“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就像81年前,这首歌第一次唱响在北庄村的打麦场。(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