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邵武的云灵山、建瓯的万木林,认识古树名木;走进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漫步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从古建筑里读懂历史;走进顺昌洋口红色旅游小镇、武夷山航天体验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学会珍惜当下、奋勇向前……随着研学旅游的兴起,今年的文旅市场,尤其是暑期旅游市场,研学旅游成为“主题”。截至今年8月,我市接待研学旅游人数达54.8万人次,其中,暑期接待研学旅游人数达31.1万人次,客源地从省内扩展到周边省份乃至全国。
走进自然科学“课堂” 感受国家公园魅力
今年7月,来自浙江省衢州市的103名师生,共同参与为期两天的“乐享暑假·不负重‘托’”主题夏令营活动,师生们沿着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探秘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衢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副校长朱飞燕表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开展研学实践交流活动,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提升研学实践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南平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生态,拥有地球同纬度地区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自然生态科学的课堂。近年来,我市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双世遗”等“金字招牌”,积极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打造多个自然文化景观,开发“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秘之旅”“武夷山国家公园寻茶之旅”等研学产品。
北京科技大学暑期实践团在邵武外石村开展研学 (熊丹萍 李家佳 摄)
孩子们到大武夷二都养生谷“森林密码自然探索营地”开展研学活动 (邵武市文体和旅游局供图)
各县(市、区)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打造“研学+农文旅”等特色产品,其中,延平区将王台农林花旅小镇、长富十四牧场——武夷方田等打造为研学点,组织学生参与乡村农事活动等;政和县在今年暑期组织开展以“‘趣’享田园之美”为主题的念山梯田植稻研学活动;邵武市在二都养生谷“森林密码自然探索营地”开展研学活动,来自省内外的中小学生们跟随专家学者走进林场,认识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昆虫等,了解森林保护知识。
长乐一中学生在建阳花花世界景区开展研学活动 (叶生凯 摄)
走近历史文化遗产 探寻古人智慧结晶
“浦城很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各种活动都很有趣,希望以后还能再来。”“我非常喜欢这次夏令营活动,可以和大家一起做手工、看画展,非常好玩。”“我不仅了解了福建不同的文化,还近距离感受了千年的历史,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8月17日至22日,“三浦并臻·美美与共”中小学生美术夏令营活动在浦城举办,来自漳州、宁德、南平的100名中小学生在美术的天地里,挥洒着灵性的笔触;在考古基地和博物馆中,穿梭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在非遗的传承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这次美术夏令营不仅是一次对艺术教育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见证。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都有了较大进步。”漳浦三中老师许小邻说。
今年8月,“三浦并臻”中小学生美术夏令营开展非遗研学之旅,图为营员们在浦城文化馆体验国家级非遗浦城剪纸。 (黄菲 摄)
“夏令营的内容安排很丰富,让青少年了解感受浦城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同时听取专家讲课,在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多种展览,开展实践研学,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审美素养,提高美育水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表示,“三浦并臻·美美与共”中小学生美术夏令营活动为青少年向往美、发现美、理解美到创造美提供了良好机会,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寻访名胜古迹,漫步文化展馆,到古镇古街采风……今年暑期,各地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古镇古街古村落成为研学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我市历史底蕴深厚,十个县(市、区)建县历史都在千年以上,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7条、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名镇4个、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名村15个、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181个。南平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92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有国有博物馆10家,非国有博物馆10家,可移动文物25660件(套)。
历史为轴、文物为引。我市各地积极挖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丰富多样的研学产品,其中,邵武市在和平古镇、“元和平”等景区景点举办“潮玩古镇·和平暑期嘉年华”“两岸融合创新之旅 东方竹业创意之行—7th全国大学生‘移动创意营’暨邵武·两岸融合发展移动创意营”等暑期研学活动;松溪县充分挖掘千年古渡口梅口埠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学产品,通过实地考察、历史讲解与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古渡口的发展历程、商业繁荣景象以及它在古代交通网络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们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武夷山市将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重要的研学基地,在闽越王城博物馆为学生们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向往来学子展示闽越历史与建筑美学。
除古村落、遗址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之外,我市还有3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71项、市级269项。
作为全国重要的茶产区之一,今年暑期,以制茶技艺为主的非遗体验项目成为我市各地研学“套餐”里的重要项目之一 ——
在武夷山,学生们在大红袍母树至流香涧之间徒步,实地考察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了解茶树种类与特征,体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福腾200”福建省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营学员在武夷山体验茶百戏 (张筱惜 摄)
在顺昌,学生们到非遗传习所,学习体验郭岩山老枞茶制作技艺;
在光泽,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暑期研学团队到司前乡两岸红茶观光工厂,参观各项制茶设备,了解制茶工艺……
除此之外,建盏、建本、灌蛋、点茶等非遗项目也成为闽北各地特色研学产品——
在暑假,来自台湾的36位青少年走进建阳区书坊乡康宁古街,沉浸式体验建本文化及制作技艺,感悟匠人精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来自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学生们到顺昌县体验灌蛋技艺,感受当地的美食文化;
来自仰恩大学的学生们在松溪县梅口埠景区松溪版画研学工坊,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体验松溪版画制作技艺……
走入历史名人故里 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今年7月,第十七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以及朱子学爱好者们,沿着朱子的足迹,重走当年四方学子的求学问道之路。
“终于见到了书本中的这些地方,也补充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看过这些遗迹文物,近距离感受了朱子思想的魅力,感觉书本中的知识立体了起来。”“跳出书本,走进朱子生活过的地方,看到了不一样的朱子。”……对于历届学员而言,参加“朱子之路”研学营活动是对书本知识的一次补充,更是一次近距离了解朱子的机会。
行于山水之间,穿梭古今,于书本之外观世间风物。学习知识远不止于书本和课堂,这也是“朱子之路”研学营活动自开展以来便一直广受欢迎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市深入挖掘闽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朱子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朱子文化研学品牌,搭建两岸共同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交流平台,成功举办17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邀请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以及朱子学爱好者们深入南平,以“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的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学术带动“朱子之路”,打响朱子文化研学品牌。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在修缮保护朱子遗存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朱子文化研学产品:
建阳区结合“行见八闽”大思政课、“心动大武夷,发现环带美”研学实践活动等,积极对接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完善考亭书院、寒泉精舍、三色书坊景区等研学点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推动朱子遗迹遗址成为研学“打卡点”和传统文化课堂,开发“‘大儒世泽·闽学渊薮’朱子研学之旅”等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的研学线路,并引进周边省、市研学及综合实践团队,暑期研学市场火爆,累计接待研学团队70余个,近4000人次;
建瓯市将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等打造为研学点,让学生们了解朱熹的生平事迹、思想著作等,体会朱子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体验敬师礼,与专家学者、当地文化名人座谈交流,深入探讨朱子理学的内涵、价值及现代意义等,拓展思维和视野;
政和县充分挖掘朱熹在此讲学时留下的深厚文化资源,精心设计了“朱子文化研学游”等研学产品,让学生们不仅能在星溪书院、云根书院等地诵读经典,聆听专家学者讲解理学思想,还能通过实地考察朱子遗迹,全方位了解朱子文化。
延平区深入挖掘四贤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打造巨口古厝、炉下李侗文化、南山游定夫文化等研学线路。
重走先辈之路 积蓄奋进力量
7月15日,首期“闽北讲习班·行走的大思政课”红领巾宣讲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举行。此次活动,来自福州及我市100名中小学生在五天的时间里,走进十个县(市、区),参观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燕子窠生态茶园、顺昌县林技中心、延平区“炉下之问”生态文明实践展示馆等实践教学点,深入了解我市“探源”工程成果。
“这次活动,我们不仅看到了闽北的发展成果,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涵。”来自福州第十六中学的林善妍说,在活动中,她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老党员们讲述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作为‘红领巾宣讲员’,回去后,我会认真总结这次的学习成果,将这些故事更好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福建,认识福建。”
来自南平市剑津中学的游佳铭告诉记者,在这次活动中,他深入了解了“时代楷模”廖俊波的事迹,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他要以廖俊波为榜样,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7月,仰恩大学法学院暑期实践队在光泽县大洲谈判旧址重温革命历史。 (采访对象供图)
去年以来,我市以“行走的大思政课”为主题,依托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点等,在各地特色课程建设基础上,结合环带建设,打造我市“行走的大思政课”研学品牌,推出本地特色研学团,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大武夷研学机制,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今年暑期,先后举办“闽北讲习班·行走的大思政课”红领巾宣讲员培训班、“深植生态理念·探索生态乡村”暑期项目式研修实践活动、“行走的朱子文化课堂”暑期研学活动等。此外,我市深入融入“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签订全省“5+2‘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区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建立省内市域间的研学联盟,开展省内跨市研学交流。今年以来,仅福州长乐一中、长乐二中、长乐六中以及平潭一中就有2500多名学生来我市开展研学活动。
我市十个县(市、区)都是老区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今年,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类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研学活动,其中,延平区依托王台溪后丰产林、八角楼、南山吉溪地下航线等,打造以体验红色文化为主的研学旅游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顺昌县洋口镇充分依托洋口红色旅游小镇国家4A级景区优势,创新推出“重走一段东征之路、聆听一段红色历史、研学一堂红色课程、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回味一餐红军饭菜、探寻一次非遗之美”等特色研学“十个一”精品亲子研学线路,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研学游客94批2783人次;松溪县梅口埠景区通过打造苏维埃历史文物陈列场馆、红色体验馆等,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抗战时期的历史,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丰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们认识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政和县将红色革命旧(遗)址、纪念馆等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将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中央苏区政和历史展示馆等打造为优质红色研学平台,通过组织参观学习、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学生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我市文旅产品已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今年暑期,‘旅游+非遗’‘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国防教育’‘旅游+美食’等文旅产品受到研学旅游市场欢迎,体验式和沉浸式的研学产品越来越多,这为我们构建‘泛研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平市文旅局副局长孟宪鲁表示,下阶段,将不断提升我市研学旅游“研”的方式、“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构建“泛研学”体系,一方面,支持优质研学服务机构广泛参与,以课纲为引领,鼓励优秀研学服务机构参与研学课程开发和线路产品包装;另一方面,厚植“有质”“有趣”大武夷研学品牌内涵,进一步打响“研”的品牌。同时,鼓励部门、企业等多方强化互动协作,进一步加强“研”的合作,健全完善研学市场综合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实“研”的保障。
作者:闽北日报记者 严岚 通讯员 柳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