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秋的蜀山乡村,田畴如翠、绿波涌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科技助农的持续推进,蜀山区涌现出不少“新农人”。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位“新农人”,见证他如何从土生土长的农家娃,成长为一名农业植保无人机驾驶员。

“开着”无人机去种田

在小庙镇段冲村一块广阔农田里,稻海如浪,迎风摇曳。42岁的张军正操控着一架无人机实施科技田管。一旁的几位农民也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张军的操作。

安装启动、设定范围、规划路线、加注药水,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张军手指精准操作遥控器手柄,无人机如同一只灵巧的大鸟,呼啸着腾空而起,沿着设定的路线,穿梭于绿波之中,稳定地在田间飞翔,均匀地播撒农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军在操作无人机实施科技田管。

3分钟左右,植保无人机已经完成约十亩的水稻田管作业,平稳地返回起降点。

“你们看,是不是比以前背着打药桶方便多了,几分钟搞定一个人一上午的工作量。”张军一边加注药水,一边向大家介绍起了植保无人机的优点。

张军介绍说,刚开始,大家都对这个“大家伙”感觉很新奇,自己也是第一次上手。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自己逐渐能够准确控制飞行路线和速度了,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军在操作无人机实施科技田管。

脚下是田野,眼前是天空。在张军看来,他操作着的遥控器,连接的是新科技和传统农业,带来农业绿色快速发展。

科技加持,田管效率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段冲村人,张军在小的时候就和大人一起到田里干活,对这块土地有着浓厚的感情。2020年,因为看好小庙镇的发展前景,张军和爱人从城市回到农村,承包了千余亩农田,做起了种粮大户。

种植规模上来了,农技、农机也要跟得上。

为此,他和爱人商量,不仅买来了拖拉机、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自己更是在全镇较早地买来了植保无人机,在种粮大户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新身份——农业植保无人机驾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军指导村里年轻人操作无人机。

然而,这份新职业并非没有挑战。

张军表示,尽管操控无人机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如地形、风力、树木、线杆等。特别是在岗冲相间的江淮分水岭,自己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以确保作业的精准和安全。

从一名传统农民变身为农业植保无人机驾驶员,张军深感科技进步为农业发展带来的便利。“无人机精准施药、省时省力,作业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相比传统方式更为经济,一台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洒药的30-60倍。”

新农人更是“兴农人”

眼下,虽已入秋,但田野里气温依然偏高。

有了植保无人机,张军只需找块平整的空地,便可以轻松实施田管。“我们不仅是现代科技的操作者,更是现代农业的参与者。” 张军自豪地说。

在蜀山区小庙镇,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无人机田管已经愈发常见,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投身到农业植保无人机驾驶员这一行业。

小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管理所工作人员杨洋表示,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小庙镇作为农业大镇,辖区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约9万亩,保障粮食安全高效生产尤为重要,“当前,正值水稻、高粱灌浆的关键时期,无人机除了喷洒农药对病虫害实施预防外,还要对农作物进行追肥,保障籽粒高质量进入腊熟期,助力产量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无人机加注农药。

随着植保无人机行业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市场对专业飞手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未来,农业植保无人机驾驶员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实践者与推动者,将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的桥梁,为乡村振兴塑造新动能。

据介绍,小庙镇目前共有无人机10架,飞手10人。镇上组织的农技专家和科技特派员,会定时来到田间地头为飞手培训专业技能,帮助飞手搭建供需平台,通过科技赋农,实现人力精简、农民增产、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机穿梭于绿波之中,稳定地在田间飞翔。

肩负使命,乘风而上。

“我们是新农人,更要成为‘兴农人’,在家乡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实现梦想。”张军表示。

来源 | 袁琳 王辉 陈三虎

审核 | 朱琛琛 责编 | 吴亚晓岳 编辑 | 李瑜琪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