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汇款地址写着:中国南京,不禁泫然泪下。

1948年的德国街头,一个衣着朴素简陋,身形佝偻的老人收到了一笔来自海外的汇款。

他先是有些疑惑,自己怎么会得到两千美元的资助,在那个时候这并不是一笔小钱。

等到他看清楚汇款地址之后,“中国南京”四个字让他激动不已,随后落下了感激的眼泪。

这个特殊的城市让他回到了十一年前的那一场人间炼狱。

只要提到南京大屠杀,无数中国人都会记得在那场灾难当中牺牲的中国人,实际上当时也有不少幸存者得以躲过一劫,而他们之所以得救都要归功于一个了不起的德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约翰拉贝出生于德国,二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他来到中国工作,从此就结下了数十年的不解之缘。

这期间他和家人都生活在中国,所见所闻让他对中国人有了极深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和中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连儿孙也在这片华夏大地出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对他而言早就不是一个短暂驻足的国家,更像是第二个故乡。

1937年,凶残的日军冲破南京城,屠杀了数万人,拉贝作为一个外国人没有离开南京,而是带领着剩下的二十多个外籍人士建立了国际安全区。

那时候的南京几乎成为了一个人间炼狱,疯狂的日军肆意虐杀百姓,尸体堆成了小山。

许多贫苦百姓没有能够逃出去,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赤手空拳应对日本人的铁骑。

拉贝等人在不足四公里的区域内,设置了二十五个难民收容所。

这些收容所保护了南京的二十多万难民得以幸存。

尽管他们的人身安全暂时得到了保障,但战时的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和每日每夜盘旋在头上的飞机炮弹都在威胁着所有人的生命。

拉贝本身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如果他选择离开,他的身体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

可是他看着这座自己留下无数痕迹的城市,望着难民营里无数双哀伤的眼睛,他最终选择了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不仅如此,他不断向日军发出了抗议声明,试图利用自己的身份来制止对方的暴行,同时他还向自己的祖国寻求帮助,希望能够挽救这个城市的命运。

尽管这些努力在战乱年代获得的反馈微乎其微,但是拉贝的确以自身的力量做出了最大努力,保全了数十万南京民众的性命。

1938年,迫于政治压力,他被强行遣返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这之后的拉贝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一本回忆录似的著作《拉贝日记》。

在这本著作里,拉贝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和经历,而它也成为了日军犯下暴行的有力证据。

回国之后他仍旧在为控诉日军暴行而努力,他的种种举动让德国高层十分不满,因此还受到了日军的针对。

晚年的拉贝坚持为南京大屠杀真相奔走,他受过牢狱之灾,忍受着病痛折磨,全家人食不果腹,生活十分凄惨。

当拉贝生活窘迫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南京人民自愿为他发起了募捐,由当时的南京市长沈怡带头把这笔珍贵的救助金送到了德国。

接到中国百姓的援助之后,拉贝的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投桃报李,南京的数十万人因为他而得以存活,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人同样没有忘记这个善良正义的好朋友。

资料来源:托马斯·拉贝:《拉贝日记》串起拉贝家族四代人的百年中国缘——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