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公元前277年,魏国迎来了新君主安釐(li)王,这位新王登基之时魏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的强邻秦国虎视眈眈,其君主秦昭襄王雄心勃勃,麾下更有凶名赫赫的白起坐镇。

安釐王刚刚即位三年秦军就兵临城下,包围了魏都大梁。魏国不得不割地求和,勉强保住了都城。可好景不长两年后的华阳之战更是惨烈,秦军一举斩杀魏赵联军15万,两万赵军俘虏被活活淹死,魏国再次割地求和,元气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强敌魏国似乎已无还手之力,历史总有转机,就在这危急存亡之秋魏国出现了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 - 信陵君。

信陵君是安釐王的异母弟,以爱才惜士闻名天下,他礼贤下士广揽人才使得诸侯畏惧魏国势力,十余年间不敢轻举妄动。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信陵君的传奇故事。

一次信陵君听说城东门的守门小吏侯赢是位隐士高人,这侯赢已经70多岁家徒四壁,却淡泊名利。信陵君备好厚礼,亲自登门拜访,谁知侯赢竟然婉拒了信陵君的馈赠,说自己修身养性数十载,不能因一时贫困就接受公子的财物。

信陵君非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敬重,他设下盛大酒宴,邀请宾客,待客人们入座后信陵君却独自驾车,亲自到东门迎接侯赢,侯赢穿着破旧衣帽上了车大大咧咧地坐在了上首位置。信陵君不但不以为意,反而更加恭敬地牵着马缰。

路上侯赢又提出要去市场见一位杀猪的朋友朱亥,到了市场侯赢故意与朱亥长谈,而信陵君就在一旁耐心等候,丝毫不显不耐。

此时信陵君府上高朋满座,魏国权贵们都在翘首以盼,可信陵君却站在市井之中恭敬地牵着马缰,等候一个身份低微的老头。随从们忍不住小声抱怨,但信陵君始终面色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府上信陵君将侯赢请到上席,向众人隆重介绍,酒过三巡信陵君又起身为侯赢祝寿。此后他还多次拜访朱亥,即便朱亥故意不回礼也不以为意。

这场政治表演可谓精彩绝伦,信陵君以谦恭有加的姿态展现了自己礼贤下士的风范,而侯赢的考验,也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信陵君的诚意与定力。

市场这个人来人往的地方,无疑是最佳的"广告"场所,衣衫褴褛的侯赢与屠户长谈,而贵为公子的信陵君在一旁恭候,这样的场景必然引人瞩目、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幕的确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纷纷议论:那位老者是谁,为何信陵君如此尊敬,原来不过是个看门小吏和市井屠夫却能得到如此礼遇。由此大家得出结论:信陵君真乃爱才之人,连普通百姓都能以礼相待,值得追随。

其实信陵君早已对侯赢进行了深入调查,他确信侯赢是位"千里马",才精心策划了这场表演,信陵君对魏国上下了如指掌知道如何笼络人心。那些愿意为他奔走的门客,都深信信陵君会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挺身而出。

比如魏安釐王最宠爱的妃子如姬,她的父亲被仇人所杀朝中大臣都想为她复仇却无能为力,如姬向信陵君哭诉后信陵君派门客取了仇人首级,恭敬地献给如姬。从此如姬对信陵君感恩戴德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如此信陵君的"情报网"异常可靠,通过这些忠心耿耿的门客,他甚至能掌握外国政要的动向。

有一天信陵君正与魏安釐王下棋突然边关传来警报:赵军入侵,已经越过边境,魏安釐王大惊失色,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信陵君却淡定地说:"赵王只是在打猎,不是来攻打我们的。"说完继续专注于棋局。

不一会儿边境又传来消息,证实了信陵君的判断,魏安釐王惊讶不已,问信陵君是如何得知,信陵君坦然回答:"臣有门客在赵王身边,赵王的一举一动,门客都会及时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坦白本是出于对兄长的信任却没想到从此失去了魏安釐王的信任。《史记》记载:"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国一向不信任客卿和出身低微的士人,相邦多由宗室担任,信陵君的才能和影响力反而成了他的负担。魏安釐王开始疏远信陵君,不再重用他。

这种猜忌和排斥对魏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信陵君虽然才华横溢却无法施展抱负,魏国错失了一位可能改变国运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秦国却在不断壮大,秦昭襄王任用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商鞅正是因在魏国得不到重用才投奔秦国,这再次印证了魏国的用人之失。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大败赵国,坑杀赵军四十万,这一惨烈战役震动了整个中原,魏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在这种危急形势下信陵君本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的才能、人脉和威望,都是魏国抵御外敌的宝贵资源。魏安釐王的猜忌和魏国的门阀政治使得这些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陵君并未因此放弃,他继续笼络人才维护自己的影响力,在一次秦国进攻中信陵君凭借自己的威望,说服诸侯联军共同抵抗,成功击退秦军,这次胜利让信陵君声名鹊起但也加深了魏安釐王的猜忌。

魏国的内部矛盾使得它在面对强敌时总是处于被动,信陵君虽有才能,却无法充分施展,魏安釐王虽有权力,却不能用人所长。这种局面,注定了魏国在战国乱世中难以立足。

魏国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信陵君遭到弃用,它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制度问题和用人之道的失误,魏国虽然不缺乏人才但却缺乏识才、用才、留才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魏国曾有一位名叫吴起的杰出将领,吴起曾在鲁国任职,帮助鲁国击退齐国的进攻,后来他来到魏国,被魏文侯重用。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军队战无不胜,一度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吴起的才能引起了魏国贵族的嫉妒,他们向魏文侯进谗言,说吴起野心勃勃,可能会危及王室。魏文侯听信谗言,开始疏远吴起。失意的吴起只好离开魏国,投奔了楚国。

在楚国吴起大展拳脚,帮助楚国变法图强,楚国国力大增,反过来威胁到了魏国,魏国因为自己的短视,不仅失去了一位良将,还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在魏国并非个例,魏国的政治环境似乎总是排斥真正有才能的人,商鞅、孙膑等人都曾在魏国求学或任职,却最终都选择了离开。他们在其他国家大放异彩,而魏国却错失良机。

魏安釐王对信陵君的猜忌,某种程度上是这种政治文化的延续,他害怕信陵君的才能和影响力却没有想到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强国,这种狭隘的思维,最终导致魏国在列国争霸中节节败退。

公元前243年秦国名将蒙骜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上郡,魏国再次割地求和,国力进一步衰弱,此时的魏国已经难以与秦国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魏国岌岌可危之际信陵君却因为一场政变而彻底失势,据《史记》记载,信陵君曾窃取魏王的虎符调动军队抵抗秦军入侵。这本是为国为民之举,却被视为大逆不道。

信陵君不得不逃亡他乡,他先是逃到了赵国,后来又辗转到了楚国。曾经的魏国贤才,如今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不仅是信陵君个人的悲剧,更是魏国的悲哀。

失去了信陵君这个定海神针,魏国的灭亡已成定局,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打魏国。魏王假借献地求和,实则准备投降。魏国就此灭亡,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第一个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魏国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如果魏国能够善用人才,是否能够改变这个结局,如果信陵君能够得到重用,魏国是否能够抵挡住秦国的进攻?

这些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魏国的教训却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它的资源和实力,更取决于它如何用人、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

魏国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秦国的强大,更是因为自身的短视和偏执,它有才能出众的信陵君,却因猜忌而弃之不用,它有良将如吴起却因嫉妒而将其赶走。他有鬼谷子这样的大师,却无法留住他的弟子孙膑、庞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种失误最终导致魏国在战国纷争中节节败退,最后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第一个踏脚石。魏国的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识才、用才、留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