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的冬天,大明内阁首辅王锡爵,因党争心灰意冷,连上八封辞职信,万历只好批准。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能一日无相。
万历让吏部拿个替补名单出来。
吏部合计半天,提了7个候选人。
排第一位的,是前任内阁首辅王家屏。
这可把万历气得半死。
为啥呢?
因为这涉及到当时万历朝的头等大事——争国本。
简单说,争国本的背后,是万历为了收权,故意和满嘴“礼制、道德”的大臣们对着干。
你们想要的,朕就反对;你们反对的,朕就赞成。
争国本之前写过
详情点击阅读>>>
《“陛下,您这么年轻就...以后在房事上要节制一点喽...”》
而王家屏,恰恰是坚定的立长子派。
“故意给朕上眼药是吧!QNMD!”万历当场撕了推荐名单。
并下旨把主推王家屏的吏部文选司郎中(相当于组织部人事司司长)顾宪成赶回了老家无锡。
02
顾宪成回老家后,一点没闲着,在江南到处讲学,针砭时弊,各种低级红、高级黑,阴阳万历。
成了江南有名的“大V”。
募集资金,办东林书院,搞东林大会,邀请各地大V,对朝政各种嬉笑怒骂。
尺度相当大。
你想的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朝第一大党——“东林党”的雏形。
准确的说,当时只能叫“东林伙”。
问题来了——
“东林伙”这...不是非法结社么?
万历怎么会允许它长成明朝第一大党?
因为万历更讨厌“浙党”。
从万历二十年到万历四十八年,内阁都是“浙党”把持,“浙党”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奈何“楚党”、“齐党”...都不争气,所以万历就得找一个可以平衡浙党的新的党派。
03
为什么万历会选“东林伙”?
因为当时的言官,大部分都加入了“东林伙”。
为什么?
非常好理解——网红的力量。
顾宪成(东林学派)干的事,不就是言官们干的事吗?
卧槽!还是顾老牛逼!粉了!带我们一起飞吧!
言官,能左右朝政的。
这把枪,万历用的不能再顺手了。
于是在万历的庇护之下,东林党人无论怎么攻击内阁,都不会受到严厉惩处。
被浙党压制的其他小党派一看,牛逼,于是也纷纷前来抱大腿。
于是“东林伙”迅速坐大,势力越来越强...
于是,“明末三大疑案”恰当其时地发生了...
明末三大疑案
老王之前也都写过了
详情点击阅读>>>
《梃击案》
《红丸案、移宫案》
总之,几番操作下来,东林党成功上位。
东林党上位,非东林圈子的人自然不开心。
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就有了“阉党”。
众所周知,阉党的扛把子是魏忠贤;实际上,真正的老大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都是天启的狗。
天启需要东林党支持的时候,就重用赵南星、杨涟、左光斗等东林人。
东林党权势熏天,飘了之后,天启马上以魏忠贤的名义,搞“乙丑诏狱”和“丙寅诏狱”(东林六、七君子案),正巅峰的东林党马上土崩瓦解。
魏忠贤的覆灭,道理也一样。
一朝天子一朝臣,狗也是需要更新换代的。
04
崇祯上台后,又下狠手打击阉党。
所以,几十年没完没了的党争,居然在崇祯朝奇迹般缩小了规模!
不仅缩小了,水火不容的党派之间还出现了共同的声音。
怎么回事呢?
当时的北方,因清军、天灾、流寇等因素,产生了大量无主之田。
崇祯朝廷就重新划了土地,田多的多交税,田少的少交税。
按理说,这是德政!
可实际呢?
北方遭受战乱、天灾等系列打击,人口减少,土地变得不适合耕种。
人少,地多,就意味着实际交给朝廷的赋税,比富庶的江南还要多的多。
能落到百姓嘴里的粮食,比江南要少的多。
就是这时候,东林余脉和阉党余孽达成了共识——都默契地笑笑不说话,只喊皇上圣明就完事儿了。
为啥?
利益!
真按地域划分,阉党其实比东林党的“江南味儿”更浓。
比如,“浙楚齐昆宣”江南五大党,都归在阉党名下。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什么东林,什么阉党,都特么扯淡!
但很快,东林和阉党就坐不住了。
因为按亩收税这招,崇祯也想在江南实行,拔一拔毛江南2老财的毛。
那怎么能行?
疼的东林和阉党吱哇乱叫,不过,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搪塞。
比如:陛下,安徽最近闹流寇,送去的饷银都被打劫啦~
崇祯又不傻,肯定知道东林和阉党的小九九。
但他也没办法。
05
有熟悉明史(或看过电影大明劫)的小伙伴可能要说:
学孙传庭在陕西吃大户呀——
给你两条路:
1、没钱?什么理由?和大头兵的刀说;
2、不配合?那我可坐着看农民军将你家洗劫一空。
孙传庭这招,如果在全国推广,确实是解决明末问题的破局之法。
可崇祯没这么干。
为啥?
因为崇祯很清楚:
孙传庭能在陕西为所欲为,是因为陕西人在朝堂没有话语权。
可江南东林和阉党的聚宝盆。
不惹急了他们,还能刮点老百姓的银子。
要是惹急了他们,后果有多严重,还真不好猜,崇祯屁股底下的宝座都可能不保。
这一点都不危言耸听。
举个例子: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崇祯在煤山上吊自尽。
崇祯死后,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便商量着挑选外藩继统。
这个时候,进入到决赛候选大名单的,是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
史可法、钱谦益等人串联,要立潞王朱常淓。
因为福王朱由崧和东林党有仇——
史可法的老师,是东林党大佬左光斗。
东林和福藩(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是争国本事件中的另一个主角,其母即郑贵妃)为了争国本的问题吵了几十年,那是死对头。
万一朱由崧登位,对东林党展开打击报复呢?
却不想让凤阳总督马士英携手江北四镇(军阀、南明立国江南的基础)抢先护送福王朱由崧入了南京城,登基,改元弘光。
事情还没完~
马士英他们把更大的军头——左良玉给忘了。
左良玉此在“从龙”这事儿上,连口汤都没喝上,他能忍?
号称坐拥80万大军,顺江东下南京,要“清君侧”。
听说左良玉要来,整个南京城都在瑟瑟发抖,因为左良玉的军纪向来很差。
只有东林党在暗自窃喜。
因为左良玉和东林党是有旧情的——当初举荐左良玉踏入高级军官行列的侯恂就是个老牌东林。
东林党指望左良玉翻身,干掉弘光班底,重新洗牌呢。
可惜,左良玉走到九江就病死了。
06
你看,东林党精英只有“利己”。
百姓死活?管不了。
谁当皇帝?都行,只要与我有益。
崇祯要是惹急他们,他们有钱,完全可以收买有奶就是娘的军阀。
所以崇祯是我们的皇帝,但也可以不是。
崇祯死后,南京小朝廷派派出3000人队伍去找多尔衮。
找多尔衮?
干仗去?
非也。
是“北使团”,携带白银5万两、大米10万石,去找多尔衮合作的——明清联合出兵,一举消灭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与清军激战的大顺农民军。
条件是:剿灭流寇后,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岸全归清廷。
史可法《请遣北使疏》载:
......是目前最急者,莫逾于办寇矣......先国仇之大,而特宥前辜......定于月内起行,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
讽刺的是:
多尔衮收下礼物,当场宣布弘光朝廷的三宗罪:
1、崇祯皇帝在时,南京方面没有勤王;
2、朝臣以下犯上,擅自拥立外系藩王为帝;
3、新设立的江北四镇等军阀拥兵自重,荼毒百姓。
并表示:清军不日将继续高举义旗,兴兵南下,为崇祯皇帝和大明列祖列宗讨伐不忠不孝之臣!
之后清军大举南下,南京城破,朱由崧被俘。
东林最后的大佬——钱谦益,选择降清。
阉党大佬——兵部尚书阮大铖,也选择降清。
东林和阉党,这对死对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同时宣告了自己的灭亡…
07
回到标题:
穷苦与精英的终极对决…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