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凡夫L

我要向诸位介绍的是一座平淡无奇、毫不起眼的无名山。它籍籍无名,无人问津,就像草原中一粒普通小草一样为人们所熟视无睹,根本入不了众人的法眼。遑论与那些人们熟悉的名山大川相比了,即使是与同样处于滇东地区的翠山、东山等在本地小有名气的山相比也不可相提并论。即使是我这样的“乐山者”的初衷也是冲着山下的湖水而去的,当时就是抱着“出去走走,呼吸清新空气”的想法而无意间走进这座山的。

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新发现,我可能永远也看不到这无名山的“庐山真面目”。遇见有时就是需要机缘巧合,有的遇见也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无名山无名山的“内在美”让我重新思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驱车在逶迤的乡间路上穿行了约莫半个小时的车程,无名山若隐若现地出现在了眼前,但见近山葱绿,远山含黛,清风掠过,林涛阵阵,绿波翻滚。继续前行不远,在群山环抱之中,绿树掩映之下,古城湖豁然呈现在眼前,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薄雾,湖水显得静谧而柔美。湖水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葱茏,一面是大坝,大坝两侧是蜿蜒的上山小路。

我们一行沿着被落叶铺面的曲径通幽的小道走进森林深处,一股清新的空气立刻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藤蔓缠绕,浓荫密布。阳光透过树冠在柔软着青苔上投下了斑驳的光影。林间满是看不尽的野草闲花,花香弥漫。沿途溪流潺潺,莺声呖呖,燕语喃喃。置身于密林中使人的心灵欲加沉静,让人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大家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腿也有些发软了。越往上走,山势愈发陡峭险峻。但是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在意志和信心的驱使下,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心胸开朗。极目远眺,山下湖光山色,远处群山蜿蜒起伏,气象万千。我感到欣慰的不仅是成功登顶,更是战胜自我。

走在返程的路上,我一边慢慢回味登山的过程,一边暗自为自己当初的肤浅认识而感到汗颜。看来,以貌取人、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只能看到问题皮相,无法透过现象了解其本质,单凭臆测是发现不了真相的。如果不是这次切身的经历,要是有人谈起它的美来,也许我会在心底讪笑他们“浅薄”,或者腹诽一番,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些人少见多怪。殊不知,这正是自己的浅陋所在,根本领悟不了《老子》里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高深哲理。

说起爬山,我也到过“五岳”以及其它诸如文化、道教、佛教等名山。这其中有的确实令人意欲未尽,以致后来又“重上井冈山”的,也有的令人败兴而归的。就名气而言,这籍籍无名山与它们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这无名之辈却有一种别样的美,只是为人们所熟视无睹而不以为然罢了,抑或是世俗的眼光难以发现罢了。但是,这种被忽视被冷漠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所谓“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人世间的很多美也是如此。他们含蓄、内敛、沉美;不求闻达于诸侯,不追名逐利,不唯利是图。他们静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从来不在乎是不是被人所发现,是不是被人所赞美,是不是被人欣赏。

相信这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对于大多数人云亦云的俗众而言,注定是终生体验不到的。而对于那些以“游尽天下美景”为职志的人,也只有顶住俗世的偏见,亲身走进它,投身其中方能一睹其芳容。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地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无名山像个深藏不露的隐士渐渐消失在落日的余晖中,我回头从山脚下看上去,它重又收敛起它内敛含蓄的风姿,复现其原有的平淡,它再次启发我不能以貌取人,要从平淡中发现不平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