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法多样任君取
2024年福建省中考数学第25题
在几何综合题解题教学中,除了追求一题多解,更要思考多解归一,在2022版新课标的学段(7-9年级)目标中,也明确指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图:
而一道优秀的几何综合压轴题,命题之初便留下充分的空间供学生思维驰骋,让具备不同思维特性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已的水平,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题目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以AB为直径的圆O交BC于点D,AE⊥OC,垂足为E,BE的延长线交弧AD于点F.
(1)求OE:AE的值;
(2)求证:△AEB∽△BEC;
(3)求证:AD与EF互相平分.
解析:
01
(1)观察△AOC,由于点O是AB中点,故AC=2OA,即tan∠AOE=2;
再观察△AOE,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由tan∠AOE=2可得AE=2OE,即OE:AE=1:2;
02
(2)我们首先通过观察图形,确定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我们延长EO至点G,使OG=OE,连接BG,如下图:
由AE=2OE,且EG=2OE,可得AE=EG;
易证△AOE≌△BOG,得AE=BG,于是EG=BG,∠G=∠AEO=90°,得等腰直角△BEG;
所以∠AEB=∠AEO+∠BEG=135°,∠BEC=180°-∠BEG=135°,即∠AEB=∠BEC;
而∠ABC=∠GBE=45°,于是∠OBG=∠CBE,再由前面的全等得∠OBG=∠BAE,所以∠BAE=∠CBE;
最后得到△AEB∽△BEC;
构造△AOE≌△BOG的方法很多,上述方法是倍长中线法,也可以过点B作CE的垂线,交CE延长线于点G,过程类似;
03
(3)证明互相平分的方法很多,我们首先从中点定义出发,分别证明交点N是AD、EF的中点;
0 1
方法一
如下图:
我们充分利用前面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EG=45°;
AB是直径,则∠ADB=90°,∠AFB=90°,先证明∠AEF=45°,得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EF,则∠FAE=45°,而∠BAD=45°,于是∠FAN=∠OAE,由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进一步可得∠FAN=∠DBN;
我们知道tan∠AOE=2,于是在Rt△AOE中,tan∠OAE=1/2,因此分别得到AE=2FN,BD=2DN;
而AF=EF,AD=BD,所以分别又得到EF=2FN,AD=2DN,即点N是EF中点,同时点N也是AD中点,所以AD与EF互相平分;
0 2
方法二
仍然利用前面所证△AEB∽△BEC时的条件,∠BAE=∠CBE,进一步转化得到∠FAN=∠BAE,继续借用第一问的结论,得AF=2FN,又△AEF可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EF=2FN,即FN=EN,再连接DF,构造新的全等三角形,如下图:
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两个,分别是△AEF和△ADB,∠AEF=45°,而∠DFE=∠DAB=45°(都对同一段弧BD),再加上对顶角,可得△DFN≌△AEN,所以AN=DN,即AD与EF互相平分;
0 3
方法三
在方法二的基础上,连接DE,可证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具体证明过程不再重复,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完成;
0 4
方法四
在△AOE中,设OE=a,则AE=2a,OA=√5a,如下图:
我们继续推导其余各边长度,在△AOC中,求出AC=2√5a,则OC=5a,于是CE=4a;
由AB=2OA得AB=2√5a,所以BC=√2AB=2√10a,而点D是BC中点,则CD=√10a;
Rt△AEF中,AE=EF=√2a,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3√2a,于是BE=BF-EF=2√2a;
观察△CDE和△BOE,它们有一对角相等,∠DCE=∠OBE(第二小题已证),CD:CE=√10:4,OB:BE=√5a:2√2a=√10:4,所以CD:CE=OB:BE,则△CDE∽△BOE,于是∠CED=∠BEO=45°,所以∠DEB=90°,可证DE∥AF;
再加上前面证过∠DFE=∠AEF得到DF∥AE,则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于是AD与EF互相平分;
0 5
方法五
建系大法!如下图:
以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C所在直线为y轴,设O点坐标为(t,0),则B(2t,0),C(0,2t),D(t,t);
由AE=2OE得tan∠OAE=1/2,则直线AE解析式为y=1/2x,而直线OC解析式为y=-2x+2t,求出交点E坐标为(4t/5,2t/5);
求直线BE解析式为y=-1/3x+2t/3,直线AF解析式为y=3x,从而求出点F坐标为(t/5,3t/5);
直线AD解析式为y=x,它与直线BF相交,可求得交点N坐标为(t/2,t/2);
现在我们可以验证点N是否为EF和AD中点了,过程略.
解题思考
整道题的三个小问关联十分紧密,可谓环环相扣,尤其是第一小问,线段的比值若“翻译”成三角函数值,再借助圆中的等角代换,在解题过程中如鱼得水,当然,利用相似三角形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纵观整个解题过程,构造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十分关键,因此△BEG的构造是本题难点,事实上△BEG和△BCA恰好也构成一组手拉手相似模型,只是前面解法中未用到;
本题解题时,也存在部分伪证,例如连接DE之后,直接得到DE⊥BF,并将它作为条件使用;
在解法五中,用到了一次函数图象互相垂直的结论,方法略超,慎用;
第三小问中,作辅助线、作一条辅助线、作两条辅助线、建系均可,适用于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涉及到三角函数、相似、全等、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相关知识,在压轴题系列研题视频中,有老师曾专门针对中点概念进行过研讨,包括中点在压轴题中的不同呈现形式,与哪些数学元素产生关联等,十分有益。
在课堂教学中,吃透概念是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难点,教材上的每个数学概念,需要让其在学生头脑中生长出来,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辅以有效的课堂激励机制,让学生乐于去探究数学概念的形成。在数学史上,每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了长久的过程,我们没有必要重复这个过程,但在这些漫长形成过程中,需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以合理的方式在课堂上再现,用高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