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造型奇特的古德寺、秋日银杏胜地的宝通禅寺,武汉市区的这一座古寺是相当小众。
我如果不是打车去了一趟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根本不会留意或发现它。它就坐落在人来车往的卓刀泉路上,面朝繁华街区,却内敛着一股强大的宁静气韵。
我去之前,曾在社交平台搜索过它,去过的人对它的评价除了“静”就是小,基本上无看头。显然,与古德寺、宝通禅寺比较起来,这里倍显朴素。
近期的一个下午,我从医院出来后,趁时间宽裕就去了一趟。没有带相机、也没有带无人机,就一双眼睛和一部手机,对其进行了见闻记录。
古寺免费参观,平日里开放时间是早上8:00至傍晚5:00。我到的时候快下午4点了。
卓刀泉寺的正门紧闭,右侧小门为众生敞开,小门右侧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刀泉传说”等字样。我一愣,顿时欢喜,感觉在武汉闹市又发现了一处不被大众游客所关注的小众宝藏胜地。
“卓刀泉寺”的名字听起来并不像古德寺、宝通禅寺那么“禅意”。乍一听,有“武意”。走进去,果真如此。
寺内除了供奉佛祖和菩萨外,还特地供奉了关羽。寺内有一口古井(正对大雄宝殿前,也正对关羽铜像前),名为“卓刀泉”。据记载,这口井是三国时期所立,已有1800多年历史。而这口井正与关羽相关。
公元208年(建安13年)关羽屯兵于此,遇到大旱,士兵无水解渴,一时怨声四起。关羽闻知,遂拿起他200斤重的青龙刀奋力斫地,并大声叹道:“如此炎热,官兵怎可一日无水呢?”说着,又是连斫几刀。没想到,这无心的几刀竟使地面涌出大量泉水。
关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军畅饮,营中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后来,当地人在泉水涌出之地围了一口井,称其“卓刀泉”。此泉不仅解渴,据说还可疗疾。
还有传说,赤壁大战前,关羽率兵马途经此地时,遇大旱。当地有一位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部截断了。百姓们为求水用,就把童男童女送给老虎精。”
关羽闻之,凤眉横竖,怒不可遏。恰在此时,狂风乱起,一只猛虎随风而现。关羽祭起青龙堰月刀,刀在瞬间便化为一条青龙。刹那间,龙虎相搏,天昏地暗。
不久后,猛虎惨败,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石头山,这就是伏虎山。关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没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处,冒出了涓涓清泉。将士们痛饮泉水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
后人为感念关羽,就在此围地建起了庙宇。宋时在此依泉建寺,名曰“御泉寺”。把猛虎化成的小山称“伏虎山”。2014年,“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谈起三国文化,除了四川、襄阳、荆州等省市外,武汉的三国文化、相关遗址遗迹和传说也不少。只是武汉不擅宣传或是城市文旅发展侧重点不同吧。就像武汉地区的岳飞文化也很浓郁,但人们了解的并不多。
据悉,明初朱桢喝了一口卓刀泉后,就命人在此古井上建亭,并还在古井刻上了“卓刀泉”三个大字。但这座千年古寺与其他的许多古刹一样,终究逃不过历史的洪流,在被毁和重建的路上不断交替前进。古亭早已不见,古刹局面不断变化。
如今建筑格局为三进院落,一进为山门,入眼即为关圣殿,关圣殿前有一莲池,池上有跨桥,秋日午后略显沧桑。
二进为正方形院落,院落里花木扶疏,院中就是卓刀泉;
三进便是大雄宝殿,位于高台之上,门前的柿子树上既结着满树柿子,也系着众生美好愿望。看来,这还是一座“有求必应”的古寺,来此求财、求才的人很多。
沿着“安全出口”标识方向走(大雄宝殿右侧),可见几株枝繁叶茂的橘子树,树旁疑似可以喝茶问禅。木头桌椅立显斑驳,橘子树散发着淡淡清香,处暑后不见凉意的天气,在这一刻倒让我感到山泉般清爽(实际上我满头是汗)。
据悉,寺内有三宝。
一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关公青铜神像;
二是楚昭王朱桢题字的“卓刀泉”;
三是在一般寺院中难得一见的珍品:男身观音像。
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不妨去这里探一探究竟。午间疑似(不确定能不能)还能在此吃斋饭。
地址:武昌伏虎山的西南麓
导航搜索:卓刀泉寺
地铁2号线-虎泉站D出口步行400米左右
✅开放时间:每日开放(8:00-17:00)
✅不收门票
✅游览时间:30-60分钟
❌不清楚普通游客能不能在寺庙吃斋饭(寺庙里有一斋堂,居士香客可以去吃,斋饭时间11:0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