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韩韩(作者系蓝媒汇创始人)
全程追下来苹果和华为的发布会,不得不感慨一句手机业的设计、品牌、销售和消费理念甚至生态,真的已经完全变了。
先说苹果,和大家预想的一样槽点满满,仍然是大差不差的设计、挤牙膏式的cpu提升、精准的内存定价刀法,还有今年垃圾袋式的配色、难产的内置AI,可谓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不过华为确确实实给了我一个“惊喜”,不光是突破我认知的价格,还有余承东大篇幅介绍的什么手工岩脉文理、乌金腰线、匠造徽标、传奇星钻,都让我如鲠在喉,觉得自己不是在中国看一场科技行业的手机发布会,倒像是在巴黎某个时尚展览里看走秀。
MateXT凭什么能卖2万、凭什么敢卖2万,就为了看PPT看照片看股票看小红书?这话说出来余承东自己信吗?
再说不管双叠还是三叠屏,充其量就是个便携平板,平板有没有生产力各位打工人难道不清楚?噱头拉满但是实用性低下,可以说MateXT的最大作用就是装X。
但揣摩了下MateXT的定价策略,再结合之前MateX系列、Mate系列甚至P系列的情况,发现其实华为的产品线里其实埋藏了一条很清晰的逻辑:
一:想赚溢价就得能装X
多数手机的性能其实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使用需求上限,存在一定过剩的情况。从硬件上来说,3000元次旗舰和5000元旗舰之间的使用感知区别其实并不强。那消费者为啥要多掏钱去买贵的?凭什么要让手机商赚高端款的溢价?
除了更细腻更具科技感的设计、更精致的材料、更好的优化外,我一直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给消费者提供附加值。以往的苹果备受追捧的原因在于,它有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作为里子,也有从iphone4开始奠定的“一家伟大公司的伟大产品”作为面子。我只要手持苹果,那在外界的感知印象中就是逼格高品味高。
但在这几年苹果一直趋于保守,迟迟没有推出一款引领下一代的产品,软件生态价值也在不停被安卓追赶,从装逼利器沦为街机了。虽然产品综合体验仍处在绝对的第一档,但是已经失去了最核心的竞争力了。
反观华为,既有国产之光作为面子、也有不断完善的鸿蒙系统作为里子,虽然cpu性能功耗、软件生态健全度都还有瑕疵,但是消费者就是愿意买单。归根究底是它确实像早期的苹果,能装X、稀缺、有话题度就是它最大的附加值,MateXT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二:三叠屏更像是故意放卫星
推出三叠屏的原因,是华为需要一个标新立异且充满逼格的设计语言,来强化消费者对华为产品的视觉感知。
大家试想一个场景,我走在大街上、握持手机,怎么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来我用的是什么品牌的手机、并准确知道它的价格呢?
之前手机厂商给出的答案是设计语言,尤其是后置摄像头的设计语言。像华为mate的浴霸摄像头、p系列考拉摄像头、一加的星环、小米的一英寸大底,说到底是给路人一个强辨识度。
但是折叠屏技术被突破后,再没有比折叠更鲜明更直观的设计语言了。可惜当各家都上马折叠后,双叠屏又失去了稀缺性。想要脱颖而出,那更吸引眼球的三叠屏就理所应当的出现了。
三:造手机不如造奢侈品
对华为来说,三叠屏的作用根本不是让你做生产力工具的,而是拉高品牌价格天花板的。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定价的时候都惊了,一个手机能卖到2万、甚至高配版都能买辆车了,这放在几年前一定会被人当傻X看。可偏偏这么贵的价格,官网预约购买人数已经超过400万了。
这盛况,我都怀疑现在还是不是消费降级了。
当然了,这400万中去掉凑热闹的、黄牛囤货的,真正有付款意向的占多少就得打个问号了。但就算这样,MateXT能突破2万定价的这个暗示和认知,也在消费者和围观群众心中扎根了。
别小看这个暗示和认知,这可是雷总心心念念都没能达成的“高端”。在广大消费者眼中,为高端支付溢价是理所应当的。而在特别是特定目标群体中,高端本身就不是价值能衡量的。
看下黄牛价格就知道,MATE系列早期联名保时捷,官网定价1万多黄牛能卖2W+,折叠系列定价1.5万左右黄牛也能卖3W+,三叠目前有人在得物挂预售,价格已经超5W了。到手一转净赚一倍,有的是人愿意接盘,也难怪华为被叫做电子茅台。
当逼格、辨识度、价格三者同步往上涨的时候,华为做的其实就不是手机了,而是奢侈品。
再用看待手机的眼光去评判华为显然是错的,未来P系列做成如拉夫劳伦、寇驰一般的轻奢,Mate系列做成巴宝莉、范思哲一般的中奢,折叠的X系列做成爱马仕、LV一般的重奢。至于nove和畅享则一个做成副牌一个做成快消。
能装X、能彰显身份,品牌附加值大于实用价值的奢侈品路线可能才是华为真正想要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