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唐·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关山月》,开篇四句描绘出包括关、山、月的辽阔边塞图景。长风吹过几万里,才到玉门关,可见玉门关之遥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在敦煌市区西北90多公里处,周边十几万平方公里都是成片的戈壁荒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25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参观小方盘城。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玉门关是汉王朝的边地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军事预警和出入关人员管理。整个玉门关遗址区以小方盘城为中心,包括城堡、亭障、塞墙、烽燧、粮仓、屯田遗迹等完整的长城防御和保障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大方盘城。大方盘城临疏勒河而建,故称河仓城,用于存储粮草。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牛群在大方盘城附近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小方盘城是玉门关遗址的标志性建筑,是玉门关最高长官玉门都尉的治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25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参观小方盘城。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大方盘城位于小方盘城以东的疏勒河旁,临河而建,故称河仓城,是西汉时期河西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国家粮仓,负责守关及往来人员的粮草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大方盘城。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大方盘城。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汉长城纵贯整个河西走廊,以敦煌汉长城为代表。玉门关遗址区的当谷燧段长城是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用芦苇、砂砾逐层叠筑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25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汉长城。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汉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汉长城。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起,玉门关和阳关就是汉王朝郡县辖制的最西端,再往西便是西域诸国。分扼丝绸之路南北线的“两关”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分隔着中原的农耕文明和西域的游牧文明,玉门关和阳关也因此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记和文化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大方盘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唐诗中与玉门关有关的超过百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是唐人心中的遥远边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当谷燧和汉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大方盘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王昌龄和戴叔伦都借玉门关表达了出征将士的报国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两名文保员在巡视汉长城。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与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并存的,是长年征战给将士们带来的思乡思亲之情。东汉班超经略西域数十载,因年迈思乡上书皇帝说“但愿生入玉门关”,“玉关情”就被用来指代思乡之情。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写出了长安思妇渴望战争结束、玉关征人早日归家的殷切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观看汉长城。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一只小猫蹲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的大方盘城前。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在大漠中矗立千年的玉门关,远离了春风不度和征人不归,成为人们感受历史文化、体验戈壁风光、探寻丝路遗迹的目的地。2014年,玉门关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中的一处重要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马宁 范培珅 陈斌 郎兵兵

编辑:谢秀栋 陈海通 王化娟 吴青昊

诗意中国工作室

新华社摄影部 新华社甘肃分社

责任编辑:车丹清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