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76岁的武则天来送狄仁杰最后一程,没曾想,70岁的狄仁杰却向武则天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骑虎难下的武则天只好答应,谁料,5年后她却痛哭道:“真是悔不当初!”
武则天刚刚建立武周后,狄仁杰就因德才兼备而被委以宰相重任。不过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就将狄仁杰推向了生死边缘。
公元692年,狄仁杰等一众大臣被诬告谋反,关进了监狱。
谋反向来都是大罪,轻则杀头,重则诛九族。可狄仁杰非但没有反抗,反而承认道:“是我等谋反。”
这么简单就认了?不等诬陷自己的酷吏沾沾自喜,狄仁杰就成功传递了冤情,最后成功见到武则天。
一见到武则天,狄仁杰立马翻供道:“陛下,臣等实乃冤枉啊!”
武则天对狄仁杰还是有信任的,也明白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仔细一查,还真查出此前所谓的证据是伪造的。
狄仁杰一开始承认谋反,自然也只是缓兵之计。因为武周律法规定,凡主动承认谋反罪名的都可免去死罪。
终于,狄仁杰洗去冤屈,但这件事还是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有上位夺权经历的武则天对谋反之事向来警惕,或许怕被背刺,抱着“宁肯错杀一万也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牵连谋反案的大臣都从中央被贬到了地方。
就连自己非常信任的狄仁杰,武则天也罢其相位,将其贬到了彭泽去当一个小县令。
到了公元696年,契丹的孙万荣带兵打来,眼瞅着河北都要不保。
这时候,武则天又想起了狄仁杰,把他从冷板凳上拽起来,派他去河北救急。
狄仁杰一到魏州,孙万荣听到他的名字,吓得连仗都不打就直接撤了。
除此之外,狄仁杰还把军民协调得井井有条,非常受百姓爱戴。
这些事,武则天自然早就收到了消息,第二年,狄仁杰就再次拜相,重新回到了洛阳这座繁华的城市。
后来,武则天为了储君的事儿愁得不行。是选自家武家的侄儿呢,还是让李家血脉来接班?
就在她头疼得不行的时候,狄仁杰一语道破天机:“陛下,亲子与侄,谁更亲昵?自然是血脉相承之子。百年后,唯子嗣铭记母恩于太庙,侄辈鲜有供奉姑母之例。”
武则天一听,总算是明白了,于是悄悄地把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又重新立他为太子。
后来狄仁杰晚年身体抱恙,武则天虽然痛惜,但国事不可不理,就问他:“国老可有良才,可担宰相之任?”
狄仁杰闻言后略微沉吟,其实心里早就有谱了,就等着武则天问呢~
他不动声色地说:“陛下,臣心中有一人选,张柬之是也。此人品行端正,必能为陛下分忧。”
可武则天嫌他年纪太大了,最后只给了他个司马当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公元700年,狄仁杰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在走之前,他还惦记着张柬之,求武则天让他当宰相。
武则天看狄仁杰这么忠心,心一软,就破格让76岁的张柬之当了宰相。没过多久狄仁杰就走了,享年71岁。
狄仁杰的使命终于完成了,而后来也的确证明狄仁杰没有看错人。张柬之虽然比狄仁杰年长五岁,但精气十足,治起国来有一套。
但是武则天老了之后被张氏兄弟迷住,国事都不怎么管了。这俩兄弟更是借势弄权,搞得朝廷里乌烟瘴气。
种种逆像,都使张柬之觉得——时机终于成熟了!
公元705年,张柬之联合复唐派发动了神龙政变,一举铲除了张氏兄弟,并且强逼武则天让位李显。
武则天目睹此景,心中五味杂陈,方悟狄仁杰当年力荐张柬之,实乃为李唐复辟布局。
“狄仁杰,你这一局,布得可真深啊!”武则天苦笑叹道,仿佛是在与一位老友对话,又似在自言自语。
她想起那些日子,狄仁杰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最恰当的建议,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而张柬之,那个曾被自己委以重任的臣子,如今正一步步按照狄仁杰的布局,悄然推动着李唐的复兴大计。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时代岿然落幕。同年岁末,这位传奇女皇亦驾鹤西去,享年82岁。
回望往昔,虽武则天改唐为周,然她与狄仁杰,一人台前显耀,一人幕后运筹。虽立场各异,却心系苍生,共谱了一曲关乎家国天下的壮丽史诗。
(参考资料:凤凰网读书——狄仁杰和武则天:唐朝职场里的神仙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