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4年4月8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邹家华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任命宣布后,全场先是轻轻响起几声掌声,随后是一阵热切的赞美声。

“家华,家华,朴实无华!”

会议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邹家华的回应同样彰显了他平易近人又朴实无华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邹家华

“邹副总理,我们恭请您谈谈担任新职后的感想。”

“感谢人民的信任!”

“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继续为人民服务!”

“这次任命您当副总理,是否因为您是经济方面的专家?”

“我不是什么专家,我还要抓紧学习,向大家学习,向实践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心尽力!”

提起邹家华,他虽谈不上根红苗正,父辈也曾为家国大业付出所有,说他子承父志一点不为过,只是方式方法有所差别。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是叶剑英元帅的女婿,是八九十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至今已经97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

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好总理,他的一生历程又有多励志,一同了解一下。一、燃自父辈的一片爱国赤诚

说起邹家华,他有着不错的家世背景,祖父在晚清时期就曾任职地方官,保证了邹家人的富足生活,直到举国上下战乱不止、民不聊生,心怀天下的祖父感到十分无力,索性选择退隐。

直到清政府垮台后,本以为好日子就要到了,没成想,羸弱的中国遭受的却是一轮又一轮的考验和挑战,百姓对新兴政权从满心期待到心灰意冷,谁也不知道前路到底在何方。

等到邹家华的父亲邹韬奋长大成人之际,祖父十分希望儿子能够在日后成长为一名电机工程师,这样的期许多多少少来源于晚清时期提倡的“实业强国”。

偏偏邹韬奋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反而将笔杆子当成自己的武器,开始从事新闻、出版等相关工作,浑浑噩噩的世道,这样的营生很多时候甚至没有办法解决温饱问题。

即便如此,面对毫无前途的祖国,邹韬奋毅然以爱国人士挺身而出,他用犀利的笔触对黑暗社会发出灵魂叩问,也凭借舆论影响对北洋政府造成极大的压力。

就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际,邹韬奋再度勇猛起身,他不断对蒋介石发起抨击,又不断宣扬着爱国思想,这也引发了国民政府极大的不满。

可想而知,幼时的邹家华是在怎样颠沛流离的环境下长大的,因为父亲为家国大义奔走,一家人因此跟着吃了不少苦头,正如他多年后回忆的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邹韬奋

“我1938年到重庆,先读了小学,很快又进入沙坪坝南渝中学。我念到初三快毕业时,‘皖南事变’发生了,国民党把我父亲开办的56个书店都封了。我父亲一走,国民党特务就天天往我家跑,不断威胁我们的母亲。”

这只是他当年辛苦生活的冰山一角,邹母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从重庆到南岸,又从贵阳到桂林、广东,直到香港才得以在贫民窟中勉强过活。

1944年7月,邹韬奋不幸病逝,就在临终之际,他依旧对家国大业感到踌躇满志。

“我正增加百倍的努力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

对于父亲多年来的辛苦奔走,即便邹家华因此吃尽苦头却从未有怨言,相反,就在亲耳听到父亲的遗言之际,他也深受鼓舞。

血气方刚的年纪,他扛起枪,铭记父辈的遗志走向革命道路,那一年,他在淮南参加新四军,第二年成为我党一员。

来到革命队伍中,受过良好教育的邹家华可谓凤毛麟角,组织上对于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感到十分珍惜,源于此,他没有如普通战士那般冲向战场,反而被派到学校进行深造。

毕业之后,他被安排到山东临时政府展开工作,也因此在实践中的获得很多政工经验,为了进一步锻炼他的能力,组织又将他派往东北展开政工工作。

1948年,随着新中国建设方面对于卓越人才的需要,邹家华被选拔为优秀青年,得到了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源于此,他先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补习俄文,随后前往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学习。

要说祖父当年对后辈的期许,居然在孙儿邹家华这里得到实现,虽说他没能如父亲那般将笔杆子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却在新时代到来之际得以深耕工业领域,同样施展了他的爱国抱负。二、新中国工业领域的爱国者

最初来到苏联深造之际,个中情景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样美好,因为苏联方面对于这些优秀青年的到来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他们也只能被先行安排到一座小镇上生活。

就在冬季来临之际,因为苏联寒冷的气候特点,再加上平日里有些严苛的生活条件,不少青年因此病倒,而邹家华因为从小就很能吃苦且身体素质良好的缘故,并没有出现什么病症,他还负责照顾一位女同学。

源于此,女同学叶楚梅被他的责任心与热情深深感动,平日里的学习生活也将邹家华的能力突显了出来,两人慢慢心生情愫,渐渐成为一对恋人,很长时间后,邹家华才得知叶楚梅竟然是叶剑英的女儿。

直到1955年学成回国,邹家华与技术行业深深结缘,他被安排到了沈阳第二机床厂,在那里工作了整整8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工艺师做起,直到工程师、总工程师、厂长。

而叶楚梅回国后也将两人的恋情汇报给了叶剑英,对于这样一位博学多识还勤勉自强的青年,叶剑英自然是刮目相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了解,他对邹家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最终,邹家华如愿成为叶剑英的女婿,夫妻俩都在机床厂工作,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

1964年,邹家华调任一机部机床研究所任职所长兼任党委书记,十年动荡来袭,他因为曾有过留学苏联的经历而被下放劳动6年之久。

1972年,复出后的他出任一机部机械研究院副院长。

1973年,出任国防工办副主任。

1982年,出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邹家华视察工作

别看邹家华没能继承父志,可他却承袭了父亲的风骨,勤奋好学的他精通俄语、粗通英语,所到之处展开调研之际,必定会亲自动手做笔记,看图纸也总是慧眼如炬。

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们都知道,他绘图、制图的本事非同小可,既能做到准确无误还十分美观大方,每每进行技术大讨论之际,邹家华总能提出新想法、新见解,人称“立秋石榴——点子多”。

1985年,他出任兵器工业部部长,次年,出任国家机械委员会主任,还被外媒称之为“稳健的改革派”,也是因为他对军工企业以及机械工业系统都曾做出大刀阔斧、颇具胆识的改革举措,还因此赢得不错的效果和反应。

在下属的回忆中,邹家华总是保持着质朴的风貌与深厚的专业功底,最为难的的是,他还是一位敢于开拓进取、极富魄力的领导者。

每每到一个部门主持工作,他都会逐渐开创出一套新的思路和方法,极大地方便部门上下工作,令人拍手称快。

就是这样一位工业专业出身的领导人,在出任副总理之后,依旧保持着硬朗的工作作风,深度推动国家发展。三、咬住目标不松口的好总理

1991年,被任命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要知道,他的有良工作作风与工作能力早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身居高位也是众望所归。

当选副总理之际,他还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铭记父亲“竭尽愚钝,全力以赴”的座右铭,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

当年,邹家华最常做的便是到全国各地进行视察,所到之处总能准确贯彻党中央的政策精神,甚至让很多人都有着一种点石成金的感觉。

就比如,曾有人问他,曾经的国民经济是在国家和省区两个层次划分的,后续出现的区域经济又是否有必要,作用又是如何?

“国家统一计划经济与区域经济,都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计划当然是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当然,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区域经济,我们都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考虑实施的能力和条件。如果不顾条件,只会变成欲速则不达。”

在邹家华的口中,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同样要积极准备和创造条件,这也深度符合邓小平提出的“能快就快”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邹家华笔迹

就在人们对如何贯彻化工《条例》不知所措时,还是他提出了真知灼见,企业发展必须建立在不断革新的技术进步方面,做到‘八新’即可。

除此之外,邹家华还曾是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对于每一次国家发展的新目标,他做的恰恰是千方百计推进目标实现,正如他当年说的那样。

“四十多年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良好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

结语

68岁之后,邹家华还曾出任过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每天坚持8点准时办公,中午吃得最多的就是自备干粮,从来不吃小灶,除此之外,他还极少午睡,总是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

这样一位为人宽厚的大国领导人,身边人与他共事总是心情舒畅,遇到熟人,他也总是右手一挥送上微笑,长年生活简朴、烟酒不沾。

有趣的是,他酷爱书法也特别喜欢开车,相传,很多时候,他的司机不是给他开车的,反而是坐车的,要说这样可爱的领导人,真的是国宝级别的存在。

如今,已是97岁高龄的他依然健在,在此惟愿,邹总理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