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邓颖超的两份遗嘱--求是网
邓颖超生平简介--百度百科

这是一份,连中央领导都不敢执行的遗嘱。

1992年,邓颖超老人与世长辞,她在离世前留下两份遗嘱。其中一份用来安排身后事

另一份让所有人潸然泪下。可奇怪的是,第二份遗嘱公开后,群众一反常态,表示无法接受。而中央得知后,更是无情拒绝: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邓颖超的两份遗嘱到底说了些什么?为何大家的反应会如此反常呢?

1904年,邓颖超出生于广西,当时还在处于清朝光绪三十年,家父在南宁担任镇台一职,可还没等她长大成人,就迎来了时局动荡的年代,随着革命浪潮,正值青年的邓颖超也投入其中。

与此同时,心怀大志的青年周总理,也来到天津参加五四运动,两人因此结缘,在这场热烈的革命运动中相识相知,并产生深厚的革命友情。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解放女性还是件从未提被及的事,而邓颖超却打破惯例,敢于站出来为女性谋求福利,周总理十分欣赏并支持她的想法。

而志同道合的革命思想,也让这段感情逐渐升温,五四运动结束后,两人还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直到周总理留学归国后,两人才相互表白,结为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周总理与邓颖超举案齐眉,携手共进,在伟大的革命道路上,他们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到来,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心痛不已,也许是因为过度思念,没过多久,邓颖超就被病魔缠身,瘦成一把枯骨。她在弥留之际,时常回顾自己与周总理的一生。可见两人之间的爱,情深似海。

早在1982年,邓颖超就曾立下一份遗嘱,内容与周总理的几乎一模一样。

当时,周总理主张要改变中国的丧葬方式,第一个做出表率,进行遗体火化后,将骨灰撒在江河之中,而邓颖超在遗嘱中也是如此要求,遗体解刨并火化,骨灰不下葬,撒在新中国的土地之上,见证祖国走向繁荣昌盛,也不必搞遗体告别和追悼会,对周总理的亲属,侄辈,不要因为周总理的特殊关系,在组织上给予特殊照顾和安排,一切遵循组织纪律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看完后,立刻召开会议,领导人们表示:邓颖超身为周总理的发妻,逝世不做仪式,对人民难免有些没法交代。但再三思量后,中央还是决定尊重邓颖超的意思,批准了遗愿。

可当第二份遗嘱,摊开摆在领导人面前后,他们不禁面露难色,

1992年邓颖超逝世,弥留之际,家人拿出她生前写好的两份遗嘱,一份是模仿周总理,用来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可另一份遗嘱公开后,却让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而中央看后,竟然直接拒绝,表示这根本不可能。那么,邓颖超到底在遗嘱上写了什么内容呢?
上集我们说到,周总理与邓颖超,因五四运动结下缘分,走入婚姻殿堂,俩人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见证了中国的成长,可中央为什么会“无情”拒绝这个,伟大女性最后的心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邓颖超在遗嘱中写道:在患病无救时不必采取抢救,没用完的工资,全部交还给党,和周总理住过的房子交公处理,不做故居纪念,与周总理生前用过的大字理论和历史书籍,退还原机关,其他图书出版物交共青团中央,酌情分给青少年阅读单位,个人文件,与周总理的所有资料,均交中央文献研究室存储清理,可以交公的一切物件全部交公。

当这份遗嘱传到中央,领导人们纷纷表示,其他几条都可以商量,可唯独“患病无救时不必采取抢救”这一条,断然不能答应。尽管冒着违背老人遗嘱的风险,中央还是坚决下令,尽一切可能对邓颖超进行抢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7月11日,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抢救室前骤然亮起的红灯,如同夜空中最刺眼的星辰,无情地划破了周遭的宁静,牵动着医院内外无数人的心弦。

在那扇紧闭的门后,医护人员们身着白衣,如同战场上的勇士,不顾一切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他们的汗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只为挽回那位深受爱戴的伟大女性的生命。

而门外的空间,被焦急与期盼填满,每一个等待的身影都显得格外沉重,他们或低头默祷,或紧握双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虔诚与希望,期盼着奇迹的降临。

然而,世事无常,尽管众人合力抗争,死神最终还是无情地挥下了它的镰刀,带走了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邓颖超。她的离去,不仅是家庭的巨大损失,更是国家与民族的一份哀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遵照邓颖超生前的深情嘱托,中央政府以一种极其庄重而又深情的方式,将她的骨灰安放在了那个曾经承载过周恩来总理骨灰的骨灰盒中。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两位伟人深厚情感的尊重,也是对他们一生相互扶持、共同奋斗岁月的最好见证。在随后举行的吊唁、遗体告别等一系列仪式上,人们含泪送别,用无尽的哀思与敬意,缅怀这位伟大的女性和她光辉的一生。

当所有仪式缓缓落下帷幕,邓颖超的骨灰被撒入了天津海河,与多年前周总理的骨灰一同融入了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和河流。周总理与邓颖超,这对相伴相依五十年的伴侣,虽然在去世后未能按照传统习俗“同穴而眠”,但他们以这样一种特殊而又意义非凡的方式,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的至高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化作了永恒的传说,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坚贞与不朽。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隐秘历史故事尽在账号主页,点头像即可观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