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驽

上一节交待了袁殊的底色——中共地下党员。他还打入国民党中统,成了特务骨干。如果仅止于此,还不够传奇。传奇的是,他还是青帮门徒、苏军情报员、军统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殊)

袁殊的第四面:青帮门徒

自从袁殊成了吴醒亚的“得力干将”,上海滩这个名利场,自然高看他一眼。有一个叫杭石君的人,就主动向袁殊伸出了橄榄枝。

杭石君当时在上海滩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公开身份是《新闻报》高级记者,其实,他还是黄金荣的徒弟,是陈果夫侄子、上海公安局局长陈希曾的秘书,还是上海记者公会的把控人。总之,是一个警方、报界、帮派的跨界达人。

一天杭石君给袁殊打电话,说:“曹老头子要收关门弟子,我介绍了几个人,你也来吧。”

袁殊一时不敢答应,他可不想成为一名“流氓记者”。他向王子春汇报。王子春笑道:“如果能打入帮派,利用帮派势力,当一下‘流氓记者’又何妨!这个机会不应该放弃了。”

袁殊放下了文人的“清高”,成了曹老头子的关门弟子之一。

——但他骨子里仍是一个文人。袁殊晚年沉痛地总结道:“我秉性的(或者说天赋的)最大缺陷,是文学的诗人气质没有克服净尽。”

(多么痛的领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必要补充:曹老头子是谁?

曹幼珊,青帮“大”字辈人物,比“通”字辈的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这“上海滩三大亨”还要高一辈(杜月笙本是“悟”字辈,后来花钱“爬楼子”升为“通”字辈)。“三大亨”风头正劲,而几位“大”字辈的还在收“通”字辈徒弟,这让“三大亨”十分不爽。

曹幼珊迫于“三大亨”的压力,同意“关山门”(不再收徒弟)。他在“关山门”之前,最后收一批徒弟,“光荣退休”。于是在黄金荣安排下,杭石君介绍了一批他眼中的“未来之星”,其中就有袁殊。

这一下,袁殊“腾”地成为了青帮“通”字辈人物,与“三大亨”居然平起平坐,这为他后来接触杜月笙等人,起了很大作用。

之后,杭石君又提出与袁殊等人“拜把子”。一天,袁殊对恽逸群说:“杭石君想和我们结拜兄弟,我已同意,你愿意吗?”恽逸群是老资格地下党员,有名的“笔杆子”,解放后任《解放日报》社长。

经组织同意,他们二人,连同杭石君邀约来的几位知名记者,一起在杭家举行了庄重的结拜仪式。按年龄大小排序,杭石君为老大,恽逸群第二,袁殊排第四。

这些关系,应该算袁殊的哪一面?我是无法划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月笙)

袁殊的第五面——苏军情报员

袁殊这只“风筝”忽然断了线!

联系人王子春离开上海去了莫斯科,临走没有通知袁殊。

据李立三的俄罗斯妻子李莎回忆:“参加我们婚宴的有陈云、杨之华(瞿秋白夫人)和女儿独伊,还有欧阳新(即王子春)等人。”在苏联大肃反期间,同住在莫斯科的邻居被捕很多。李莎回忆道:“原来经常见面的欧阳新、郭绍唐等同志突然不见了。”

按说,单线联系的上一级人员调离岗位前,一定会把组织关系、联络方式等等,交待给接手者。王子春为什么没有办好交接就神秘消失?笔者推测,那几年上海党组织不断遭到严重破坏,情况太紧急,没有来得及作安排。

这可苦了袁殊。

据夏衍(不错,就是著名剧作家夏衍,他还是资深地下党领导人)回忆:一天,袁殊找到夏衍,说他与特科的联系断了,已经连续两次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没有与上级联系人碰面。袁殊请夏衍转一封信给特科,请示工作。

夏衍犹豫了。因为特科出于高度保密需要,一般是不与其他党组织和党员横向联系的。袁殊一再请求说,即使不交给特科,你交给江苏省委或其他上级也行啊。

夏衍想了一下,同意了。因为他有一条渠道:他的同学加同志蔡叔厚,组织关系就在特科。

于是,夏衍将信交给了蔡叔厚。没想到,这时蔡叔厚正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情报局正需要袁殊这样的人才,他就把袁殊的关系直接交给了情报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猫的夏衍)

没想到,这个关系转接,却让袁殊摊上大事儿,锒铛入狱!

1935年5月,出了一个著名的案子——“怪西人案”。这个用词有点儿别扭,直白一点说,就是“一个奇怪的西洋人案件”。“怪”在何处呢?因为他被捕后,一言不发,没人知道他的姓名和住址。

抓捕这名“怪西人”的,正是戴笠手下干将沈醉。沈醉回忆:“一个身材不高的欧洲人,穿着雨衣打一把洋伞走了过来。当这个叛徒(前面抓住的陆海防)惊喜异常地说出‘就是他’三个字以后,我的两个助手便窜出汽车猛一下将那个欧洲人抓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之后我们知道,这个“怪西人”,正是苏联总参谋部侦察局上海站领导人——约瑟夫·华尔顿。他虽然不说话,但在他口袋里的笔记本上,写着一行字:袁殊,外论编译社;还有一行电话号码。

袁殊被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当然是一连串的审讯。袁殊避重就轻,坚不吐实。但他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王莹。

王莹是著名女星,被称为电影“女神”(当时她正在拍摄电影《自由神》)。王莹与袁殊以前就认识,经常一起聊天、喝咖啡。袁殊“供”出王莹后,王莹被捕,关了一个来月。王莹确实和华尔顿这条线毫无关系,当然查不出什么,只得释放了。

袁殊不知道,王莹早已是中共地下党员!——其实不知道反倒是“好事”,因为如果他知道而说出来,那就是出卖同志了。

王莹的故事,以后再详细讲。这里说袁殊入狱,如何脱身?

袁殊涉及这么重大的间谍案,按说,应被处以“危害民国治罪法”,不是死刑也是长刑。他最终却以“文化界思想风潮案”,判处两年九个月;又以“主动自首”(其实是被诱捕)为由,减刑一半。

袁殊重罪轻判,有三个原因:

一、袁殊见身份已经暴露,就按组织培训时的教导,承认对方知道的东西,保密敌人不知道部分,写了一行“坦白”字条:“我不认识怪西人,过去也不认识陆海防(出卖怪西人的叛徒),但从事过共产党的秘密情报工作。现在中日两国的问题是抗日问题,希望蒋先生领导全国人民抗日。”

二、袁殊的父亲袁晓岚出面救儿子。虽然袁父以前不管妻子儿子,但儿子长大后在上海(袁父也在上海,但很少往来)有些名声,与袁父重新有了联系。这时袁晓岚聘请名律师为儿子辩护,又给陈立夫写信求情。陈立夫是中统幕后掌舵人,他卖了个情面给袁晓岚这个老同盟会员。(胡也频被捕,沈从文也曾找过陈立夫。这是另一个故事,在此不表。)

三、日本人帮忙。5月初在天津发生两个亲日的报社社长被暗杀事件,日本华北驻屯军武力威胁,强迫何应钦签订了《何梅条约》。现在日本人以此为先例,威胁国民党政府:如果惩治“亲日”的袁殊,上海将重演天津那样的事件!国民党屈服了。

(国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殊的第六面——军统少将

这位为袁殊“挺身而出”的日本人,名叫岩井英一。岩井是日本驻上海公使馆(后升级为领事馆)新闻发言人,袁殊是记者。每次发布会袁殊必到,有时还手拿一本亲日的杂志。果然,日本人上钩了。二人因此相识,越谈越亲近——正如我在故事开头所说,真正厉害的间谍,是获得对方信任。

据岩井回忆:有一次与袁殊见面时,袁殊头上缠着绷带。岩井问你怎么受伤了?袁殊苦笑着说:我在打电话的时候,被妻子突然从后面用瓶子砸他的后脑勺。

袁殊与马景星,真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儿。吵是吵、闹是闹,袁殊一入狱,马景星又奋力营救他。她找到岩井,请他“想想办法”。岩井的办法,就是威胁和讹诈。

以上几个因素,使得袁殊没有真正坐牢,他被押到湖北感化院,“过了八个月的老爷生活”(袁殊原话)。这期间,袁殊父亲去世,他还能够出来办理丧事,把灵柩送回蕲春老家才回监。有朋友去探望他,发现“他身穿长袍,养得胖胖的,一点不像囚犯。”

1936年5月,袁殊恢复了自由。

袁殊回到上海,第一时间找组织。冯雪峰代表党约见了他,鉴于他目前的面貌比较模糊,建议他找个学校教书,暂停工作。袁殊提出想再度留学日本,冯雪峰同意了。

袁殊来到日本,见到了岩井。岩井慷慨地每月支付150元作为他的留学费用,但要求保密。

不可否认,这段时间,袁殊与党组织的关系是疏远的。这既有上海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原因,也有他入狱期间表现模糊的原因。(这方面,可参考丁玲的遭遇。笔者以后写出来。)

他倒是与岩井的关系亲密起来。岩井回忆道:“渐渐地,双方(岩井与袁殊)不只是单纯地交流情报,还就中日关系的存在方式等坦诚交换意见,产生了同志般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岩井曾在这里就读)

这段时间,袁殊与马景星的关系濒于破裂。1937年初,日本有计划地驱逐中国留学生——可见,七七事变并非偶然——袁殊被驱逐回国。

袁殊在日本,与一个名叫佐藤时子的日本舞女同居,日本警察觉得这简直是对“大日本”的侮辱,坚决要驱逐袁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日本歌舞伎)

离开日本前,袁殊办了一件事:他伪装成日本学生,购买了一套日本军用地图。为了带回国,他把地图拆成单页,夹带在身上和行李中,混出了日本海关。

袁殊回到上海,一时找不到出路。他想起自己还是青帮“通”字辈人物,何妨找杜月笙帮帮忙?

杜月笙不愧“小孟尝”,立即托人转交给袁殊500元,并拨给他中汇大楼一个房间供他办公,袁殊在这里成立了“时事新闻刊行社”。

袁殊回国是1937年4月。6月,潘汉年来到上海,接手冯雪峰成为袁殊上级。潘汉年指示袁殊停办通讯社,去参与“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工作。一次,杜月笙偶遇袁殊,问你怎么停了通讯社?袁殊说没钱了。杜月笙说:“怎么2000元这么快就用光了?”这才知道,中间人吞了大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笠)

袁殊回国后,住在马景星的一幢三层小楼里。这天清晨,突然大门前响起汽车喇叭声和叫门声。袁殊出门一看,小轿车旁站着两个人,其中身穿便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戴笠。

戴笠打量了袁殊家小楼几眼,说:“你的生活蛮不错嘛。明天我有空,你明天上午九点来找我。”

几句话交代完毕,戴笠转身上车。一旁的军统上海区区长周道三将具体地点告知袁殊,小车开走了。

突然变故让袁殊愣住了。他赶紧找潘汉年。潘汉年指示:“机会难得,勿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

第二天袁殊按约来到戴笠办公室。戴笠很忙,谈话开门见山。

戴笠首先问:“你现在靠什么生活?”

袁殊:“……其实是靠老婆。”

戴笠:“那你给我做事。一个月300元够不够?”

袁殊马上说:“300元很够了,不知道戴先生要我做什么?”

戴笠:“留日学生不做抗日工作做什么?你以后负责收集日方情报,无论形势怎么变化,一定要想办法留在上海。”

转眼间,袁殊成了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事后得知,戴笠火箭提拔袁殊,是杜月笙推荐的。

紧接着,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袁殊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日语好、外貌像日本人。他假扮日本学生,冒险前往日军阵地侦察,获得日军布置、后勤调动等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在上海横行)

袁殊还参与了王亚樵原部下王铁民的抗日行动,他们狙击日军散兵,暗杀汉奸。最成功的是买通日本海军仓库的一名中国厨师,将炸药偷偷运进去,炸掉了日军仓库。军统为此给袁殊记功,并颁发了30万元奖金。

1938年下半年,戴笠通知袁殊到香港开秘密会议。这次会上,戴笠给他布置两道任务:一、伺机锄掉李士群;二、通过岩井搞日本的情报。

(这一下,袁殊必须更紧密地和日本人打交道了。紧密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日本人以袁殊为核心,成立党派,参加汪伪政权。这个打算实现没有呢?请看下一节。)

(本文作者:马驽,“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