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光灯下,是温州。

上周五(9月6日),杭温高铁开通运行,刷屏朋友圈,同日,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温州工作,强调温州要“聚力创新、攻坚突围,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功能。”。

仅隔一个周末,今天(9月9日)上午,龙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突破400亿元”“先后实施7项国家级、38项省级改革试点”“平均4个人中就有1个经商办企业”,一个个精彩的数字亮相,我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温州,聚焦“撤镇设市”后即将迎来5周岁生日的龙港市。

4个人里就有1个老板,怎么做到的?

龙港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是中国首个“镇改市”,也是中国第一个实施“大部制、扁平化”改革的县级市。自1984年建镇以来,龙港之名与“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紧密相连,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镇设市”,化解“放权改革面临瓶颈”“城镇化潜力释放被制约”“小马拉大车”等问题,龙港更是进一步驶上改革发展快车道。

数据显示,自“改市”以来,龙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6%,截至2023年底,更是突破400亿元“大关”,增速连续两年居温州前2、浙江前5,今年上半年,其GDP增长8%,居温州第1、全省第3。2023年,龙港新增经营主体和每万人经营主体拥有量均跃居浙江省前3,平均4个人中就有1个经商办企业。而这些数据背后,是产业、是创新、是开放。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军介绍,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龙港市苍南县两地深化改革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龙港加快产业发展,五年来累计帮助龙港争取各类资金62亿元,统筹落实部、省各类土地指标2393.5亩。支持龙港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等三大传统产业分别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190亿元、110亿元;2020年至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从6.5亿元增长到20.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近一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龙湖客厅。池长峰摄。

“龙港设市后,省政府批准龙港设立省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以此为契机,龙港全面布局以青龙湖科技城为核心的‘六大科创体系’。”与国电投、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青龙湖实验室,包括龙港市科创产业中心、专精特新孵化园、高端机械智造园、印艺小镇客厅等的四大孵化器集群,以及龙港市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联合体等应运而生,“最新数据显示,较设市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研发机构数量翻两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也增长两倍。”

此外,聚焦对外开放,龙港也以设立公用型保税仓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较设市前翻一番;靶向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7个,总投资640亿元,成功落地投资70亿元的华润电力超洁净能源等项目。

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雷朝林表示,包括龙港在内,浙江是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许多重大改革,目标指向都是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龙港也不例外。像是“平均4个人里就有1个老板”背后,是龙港政务服务从“便捷化”到“增值化”,从“多头分散”到“一站集成”,从“无人办难以办”到“高效办闭环办”的变革。以“增值化”服务为例,龙港目前已打造了“企业·家”等21个增值服务专区,推出开业礼包、法治体检、融资担保等229项增值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7月,龙港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成立,集中进驻18个部门单位。

探索“城市合伙人”制度,“龙港经验”意义几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长期跟踪关注龙港改革,他表示:“龙港的改革探索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确定‘撤镇设市’标准、降低行政运营成本,改善县域基层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性与引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纪新城新旧对比(2018-2024)。 池长峰摄。

其一,龙港先行探索“大部制、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为特大镇及经济强镇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和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提供了鲜活样本。潘治宏介绍,龙港通过精简的机构设置和高效的机制重塑,较好解决了特大镇“小马拉大车”问题,也为特大镇及经济强镇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和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提供了“龙港路径”。

其二,龙港先行促进“市管社区”基层治理探索,为小城市县域治理提供了实践案例。在潘治宏的观察中,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从而重塑社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立法明确社区定位和社区职能,探索形成“市—区—网络”高效扁平治理新模式,也是龙港改革的重要亮点之一,“相当于实现了‘一个层级抓到底’,妥善解决了因取消乡镇层级后管理幅度过大、管理成本增加等难题,为小城市县域治理提供了‘龙港案例’。

其三,龙港先行促进“全域市民化”,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提供了样板模式。潘治宏谈到,龙港围绕“人的一天、人的一生”,聚焦民生短板,联动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高标准打造“医养文教”等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公积金、“扩中提低”等系列共同富裕改革,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龙港模式”。

其四,龙港先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壁垒突破,为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提供了借鉴经验。潘治宏介绍,龙港紧扣新型城镇化“人、地、钱”等关键问题,探索推出“城市合伙人”制度等创新举措,促进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全面布局“六大科创体系”,迭代深化创新联合体模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最优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龙港经验”。

未来,何以龙港?

9月25日,龙港市即将迎来其5周岁“生日”,宜总结,更宜展望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成立大会现场。池长峰摄。

温州踏上打造“浙江第三极”新征程,龙港在其中又将如何添力、如何抢抓机遇?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的答案是——谋事,更谋人。

“‘人’一直是龙港最宝贵的资源和最独特的优势,是‘人’赋予了龙港城市发展的无限张力。”何宗静谈到,龙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关键是高素质的干部和高效率的执行,“我们坚持把‘以事找人、人事贯通’的理念贯穿全领域、全周期,例如开展‘龙城学社’师徒结对、‘龙城虎将’菁英淬炼,每季度晾晒干部执行力评价指数等,推动素能提升、执行提效。”正是因一系列举措,龙港扩大有效投资、水网建设、经济稳进提质等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并多次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

何宗静深知,创新驱动的底层逻辑是人才驱动,“我们始终把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作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5年建成56万方大孵化器集群,相继落地龙港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理想地”,每年新增大学生数较设市初翻一番。”与此同时,龙港也以最高礼遇广邀“城市合伙人”,以“C位就座”致敬企业家,每万人市场经营主体拥有量居全省前三。

此外,龙港也以培育工匠让群众增技、增收,实现年均城镇新增就业6700余人,“我们将秉持‘大人才观’理念,推动各类人才在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中奋发进取、尽展其才。”何宗静说。

何宗静也透露,未来,龙港将继续坚持以改革激活力、谋突破,增动能、促发展,提品质、惠民生,“我们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进“数据得地”“数据得贷”等要素创新性配置,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统筹打好‘创新联合体+科技副总’‘市场化基金+专业化招商’等组合拳,高效运营浙南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打造温州都市区副中心硬核支撑。”

来源:《浙商》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记者 李艳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