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胡适,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提倡白话文,掀起新文化运动;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的思想和成就光耀史册,为后人敬仰。

这两位巨擘,一位是学界泰斗,一位是革命领袖,他们的人生轨迹看似平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织出一段耐人寻味的时代故事。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以毛泽东当时的才华和学识,考上北大简直易如反掌。那么他为什么与这所学府失之交臂?真的是像胡适所说,因为毛泽东的水平不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西方列强忙于战后重建,中国却深陷军阀混战的泥潭,外有列强虎视眈眈,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内忧外患之下,新文化运动如春风般吹遍神州大地,无数热血青年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国家危难之际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25岁的毛泽东怀揣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去探寻那条能够拯救中国的真理之路。

彼时的北京大学正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激烈碰撞的熔炉。蔡元培校长高举“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吸引了众多名师大家,如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他们在这里传播新思想,探讨新文化,批判旧制度,为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活跃的思想文化中心,也成为了无数青年才俊心驰神往的学术圣地。

毛泽东渴望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领略思想的碰撞,亲耳聆听各位大师的教诲,为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现实却给毛泽东泼了一盆冷水,当时的北大入学门槛很高,对学生的出身背景和考试成绩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气馁,将目光转向了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职位。这份工作看似平凡,却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浩瀚的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并近距离接触这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汲取思想的养分。

直到毛泽东离开北大,他始终没有正式成为北大学子当中的一员。关于毛泽东没有进入北大的原因,坊间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胡适认为毛泽东的考试水平不足以进入北大。

胡适是当时北大的文学院院长,是新文化运动的旗领人物,他对学生的入学要求非常严格,注重学生的学术基础和思辨能力。据说,他认为毛泽东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北大学生的潜质,最终没有录取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说法看似合理,却经不起仔细推敲。据考证,当年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招聘并不需要经过胡适的面试,而且最终的录取名单也并非由胡适决定。

除此之外,以毛泽东的才华和当时的声望,如果他真的想进入北大,其实并不是难事。因此胡适阻止毛泽东进入北大的说法,更像是一种猜测和演绎,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

真相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从毛泽东的挚友——罗章龙的回忆中寻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章龙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两人志趣相投,关系非常密切,互相引为知己。在毛泽东赴京期间,罗章龙也在北京求学,他亲眼见证了毛泽东那段特殊的经历,也更了解毛泽东当时的想法和选择。

据罗章龙回忆,毛泽东当时的目标并非留在北大,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或图书馆管理员,而是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他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制度的落后,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用先进的思想和制度来改造中国。

为此,毛泽东积极参加了新民学会,并与蔡和森等人一起积极筹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之所以选择在北京停留一段时间,是为了筹集留学的费用,同时拜访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他希望通过这些接触,更深入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为日后的事业积累人脉和资源。

为了筹集留学费用,毛泽东四处奔走,他曾尝试向一些社会名流求助,但收效甚微。后来,在章士钊的帮助下,他担任了北大图书馆的临时工。

这份工作虽然薪水微薄,却能让毛泽东解决温饱问题,并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接触新思想,为赴法留学做最后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毛泽东当时只是将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视为过渡,并非他真正的目标。他真正渴望的是前往法国,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实现自己“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抱负。

那么,为何胡适会说毛泽东考不上北大呢?这或许是后人对历史的误读,也可能是胡适对毛泽东选择的一种惋惜。毕竟,以毛泽东的才华和抱负,如果能在北大深造,在学术领域潜心钻研,或许会成为一名享誉中外的学者。

当然,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胡适这句话并非针对毛泽东的考试水平,而是指他当时的心思已经不在学术研究上,而是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国家命运。胡适作为一位学者,他更希望看到毛泽东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因此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惋惜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没有如果,毛泽东最终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的思想和成就已经超越了任何一所大学的范畴,成为照耀世界的光芒。他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深邃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毛泽东与北大的擦肩而过,并非因为考试水平不够,而是他选择了另一条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道路。他心系国家,胸怀天下,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适与毛泽东这两位时代巨匠,虽然人生轨迹不同,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对真理和进步的追求却始终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