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9月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芮梦瑶)“一字下来一呀条枪,亲个奴的妹,小货郎;二郎管的哎哟嘿,展彩阳哦,哦呵呵。”走进广德市柏垫镇西坞村,路边墙绘和西坞马灯纪念馆,无不诉说着西坞马灯的文化底蕴。

西坞马灯相传为太平天国时期创立,自清末至今,传承已有百余年,属于传承较为完整的大型传统舞蹈,2017年入选安徽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这项古老民间艺术在一代代传承人的改革、创新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坞马灯舞(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载歌载舞 舞出美好寄愿

西坞马灯作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最初是为了纪念太平天国运动,后来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演变成非遗展演项目和节庆期间举办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

“西坞马灯和别的马灯主要区别在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马灯穿戴好前后都很灵活,表演时马灯前后都可以操控,看起来很逼真,就像是真的马在行走一样。”传承人胡新陆自豪地告诉记者。西坞马灯一般演出是六匹马,马队周围附以四大妖、四小妖、上八宝、下八宝和云灯等出灯,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各式道具,步伐矫健,动作流畅。观众沉浸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无不被其精彩所折服。

薪火相传 传承马灯文化

“我12岁开始接触西坞马灯,一接触就爱上了,每天都会去练习马灯,春节也不例外。”作为村里第五代马灯传承人,胡新陆近40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这一珍贵的民俗文化。

胡新陆介绍,由于表演有难度,再加上需要儿童参与表演,马灯缺少传承人。“过去玩灯的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儿童,我们现在为了方便组织人员参加马灯表演,也做了适当的改革,开始用我们当地的年轻妇女和小伙子们参与马灯表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胡新陆和村里其他老一辈传承人积极寻找热爱马灯表演的年轻人,收徒传授马灯表演技术,还对接马灯进学校,在孩子们心中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

近年来,西坞马灯不断展现其独特魅力,多次受邀参加省级、市级演出,先后受邀参加安徽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2024年安徽省青少年自行车公开赛开幕式表演等。

塑形铸魂 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对于西坞人而言,马灯早已成为刻进骨子里的文化。村民们充分挖掘和传承马灯文化,并不断创新,将村规民约、好人好事等融入唱词,弘扬社会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

西坞马灯是柏垫镇一项重要的乡村文化建设项目,马灯的灯具和表演道具存放在西坞村文化活动室,在保护非遗文化表演道具的基础上又起到了展示展览和宣传学习的作用。

西坞村第一书记王超表示,目前村里正在积极推动西坞马灯融入当地及周边旅游发展,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从而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让非遗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