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9月2日,根据成都铁路局消息,中秋车票预售情况大好,尤其成都“三小时高铁圈”异常火爆。

不过位于盆地西南的瓦屋山,曾被列为旅游禁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屋山失踪事件

瓦屋山位于四川洪雅县,从地貌区域划分来看,属于四川盆地地带,离成都只有180公里。

很多人对瓦屋山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在古代,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蜀山。

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座山与东侧的峨眉山并称为姊妹山。

诸如张道陵、诸葛亮、苏轼、葛洪等历史上的知名人物,都曾在此山留下足迹。

与其他名胜古山相比,瓦屋山还被认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东汉末年,张道陵在瓦屋山创下五斗米教。

后来经过多年发展与演变,五斗米教慢慢演变成了正一教,也就是现在频繁出现在文字与影视资料中的天师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末年,张三丰在这里创建了“屋山派”。

由于种种原因,明朝对此深为忌惮,在官方资料中,将它称为“妖山”,还禁止平民前往。

之后的400年时间里,瓦屋山一直以“妖山”的身份,接纳络绎不绝的游客。

直到近代,瓦屋山的“妖山”名号才慢慢被人淡忘。

瓦屋山拥有我国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

它虽离成都不远,但是开发度很低,拥有丰富的自然植被,也是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之一。

从山体轮廓来看,瓦屋山的顶部相当平整,像被什么整个削去,露出一大块平整的台子。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年探秘》节目嘉宾介绍,瓦屋山顶部是有一块水平的岩层。

质地非常坚硬,常年难以风化,所以不像其他山体一样嶙峋多变。

不过,这里也曾被列为一级禁区,连央视都提醒游客谨慎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瓦屋山里到底有什么,让人们对它如此忌惮呢?

1970年,瓦屋山附近的猎人上山打猎,不幸遭遇了迷魂凼。

他在迷雾中挣扎许久,始终没有顺利逃脱,而跟着他频繁上山的猎狗,也迷失了方向。

最终猎人和猎狗失踪,再也没有出现过。

两年后,山下的两名妇女上山挖药材,在到达相对偏僻的地区时,迷雾再次出现。

虽然两人在山下生活多年,对瓦屋山十分熟悉,可还是没能走出迷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四川省森林队来瓦屋山调查,突然遭遇迷魂凼。

在西南地区,很多山上都会出现迷雾或瘴气,森林队也遭遇过几次类似事件,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

但是当他们拿出罗盘,却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罗盘轨迹飘忽,根本无法测定方位。

短暂的惊慌后,森林队决定收缩队形,认准一个方向移动,试图走出迷雾。

但是经过反复尝试,大家一直在有限区域内打转,不管走多久,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万般无奈下,森林队只能寄希望于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在山上走了三天三夜,带的食物都吃完了。

队员们饿着肚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寻找不知何时会发生的奇迹。

有的人累倒在地,有的人甚至神志不清,还出现了幻觉。

在绝望中,队员们砍掉附近的树木,扩宽视野,这才慢慢走到了迷雾边缘,成功脱险。

经过此事后,森林队再也不敢贸然进入瓦屋山。

官方在开发瓦屋山资源时,也避开了危险区域,将可能发生迷魂凼的区域列为禁区。

随着种种事件连番爆出,瓦屋山确实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禁地,没人能解释迷魂凼的怪异现象,也没有人愿意以身犯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探迷魂凼

迷魂凼也叫迷魂道,据说是一段进得去出不来的区域,因此也被形容为“黄泉路”

这个区域的主要特点是雾气很厚,进入之后手机没信号,卫星无法定位,罗盘失灵,同时遭遇鬼打墙,最终会被活活困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999年12月,熊猫专家郑明全为了研究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村民魏知民一起进入瓦屋山。

在这次计划中,他们的目标是找到大熊猫的粪便,以此研究瓦屋山大熊猫的健康状况。

在工作期间,他们遭遇了大风雪,满天的白色雪花遮住了视线,也迫使两人误打误撞,进入了迷魂凼。

瓦屋山的最高海拔是2830米,冬天格外冷,又遇上大风雪,温度已经降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加上迷魂凼扰乱了视线,导致他们只能在固定的区域来回打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明全常年从事户外工作,体质非常好,但是在如此恶劣环境下,他走了一段时间,就力竭无法继续前行。

在风雪和迷雾的包围中,郑明全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而魏知民则拼尽全力,侥幸脱困。

他逃离迷魂凼之后,马上联系瓦屋山救援队搜寻郑明全。

郑明全没有等到救援队,在寒冷的山上,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被风雪淹没。

与郑明全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张胜开,他是瓦屋山地区的工作人员,也在工作中误入迷魂凼。

不过与郑明全相比,张胜开则幸运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张胜开被调往瓦屋山从事宣传工作,由于不熟悉地形,领导安排专人带他熟悉地形。

在多数情况下,张胜开和带自己的“师傅”都没有碰到迷魂凼。

但是有一天,他们在山上发现了几朵品相很好的灵芝,因此耽误了下山的时间,遭遇了迷魂凼。

根据张胜开口述,他们只是想知道附近会不会有更多的天然珍奇,没想到很快被黑色的雾气包围

张胜开掏出手机,原本尚有充足电量的手机居然无法开机。

在短暂交流后,他们爬到树上远眺,只见四周茫茫一片,既看不到路,也没有发现其他人的踪迹。

惊慌失措中,张胜开与师傅在迷魂凼中凭感觉寻找出路。

他们走了一圈又一圈,一直在原地打转,长时间的体力消耗与巨大的恐怖,让他们身心俱疲。

他们只能等待雾气散去,再想办法寻找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点点流逝,迷魂凼雾气终于不似之前那般浓郁,可是天色已晚,他们仍然看不清道路。

张胜开拥有丰富的经验,凭借对一种两栖动物的了解,听到了水倾泻而下的声音

他明白,只要顺着水源的方向向上爬,总能找到路。

天色越来越暗,瓦屋山上的夜色几乎与雾气一样影响视线与判断。

在水源的尽头,他们终于发现了之前做的记号,强烈的求生欲激发了张胜开最后一丝力气。

他淌过水源区域,走了没多久,发现了瓦屋山景区的标语。

而瓦屋山救援队因长时间联系不到他们,正好也在附近寻找他们的下落。

直到这时,张胜开与师傅才完全脱离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中央电视台栏目组计划拍摄一档名为《走遍中国》的节目,其中有一期要介绍瓦屋山的迷魂凼。

工作人员需要几名经验丰富的本地人做向导,进入迷魂凼,获取真实的影视资料。

大家深知迷魂凼的凶险,没人愿意担当向导。

栏目组找到张胜开,他一开始并不愿意再入迷魂凼,后来才勉强同意。

同样经历过死里逃生的魏知民则怎么都不愿意再遭遇迷魂凼。

在那次事件后,魏知民的双耳被冻伤,几乎失去了听觉能力。

在提到去世的郑明全时,更数度哽咽,并拜托栏目组无论如何都要祭拜一下郑明全,表示郑明全会保佑大家安全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栏目组还去找了三次探索迷魂凼的陈国治。

此人从迷魂凼中多次逃生,但是已经离世。

大家在陈国治家里找到了很多关于迷魂凼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拍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多方帮助下,栏目组登上瓦屋山,顺着蜿蜒的山路攀登。

虽然同样是探索迷魂凼,但是此行准备充分,大家又十分小心,所以安全问题算是有了些保障。

那么,这次精心准备的行动,能否揭开迷魂凼的真实面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读迷魂凼

2010年,央视《百科探秘》栏目对瓦屋山迷魂凼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中张胜开作为其中一位亲历者,参加了此次访谈,并与专家一起解密瓦屋山的种种怪象。

首先针对于瓦屋山的特殊地形,受邀专家认为,瓦屋山的地形是自然现象。

之所以不似其他山体一样,只是具有极大的巧合性罢了。

通过对瓦屋山山顶的岩石采样,专家发现山顶岩石均为二叠纪时期的玄武岩。

这种岩石会长期维持平台状态,而不被风化,所以形成了巨大的平台。

不过岩石的风化程度其实与气候、植被有一定关系,想要一直保持平台状态是比较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屋山上并不是始终保持着干燥气候,有记者曾为了报道相关专题,而探索过瓦屋山迷魂凼。

虽然没有太过深入,但仅仅在边缘行走,就差点因脚下的潮湿土壤滑倒。

此外,瓦屋山上有密密麻麻的箭竹,这是大熊猫的重要食物,也是在湿润环境中常见的植物。

丰富的植被破开岩层,可以对岩层进行二次改造,即使是坚硬的玄武岩,也是难以保持平整的。

由此可以看出,从气候和植被两个角度考虑,玄武岩的风化概率是很大的,所以平台的形成恐怕不只是岩石质地这么简单。

与此同时,在解释瓦屋山鬼打墙时,专家认为造成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山上特殊的地形。

在详细介绍地形时,他又以玄武岩风化开裂为论据,认为山上的玄武岩风化裂开,而产生了很多造型十分相似的小洼地。

这就导致了人们在遇到迷雾时,分不清脚下的洼地是不是已经走过的那个,从而产生鬼打墙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个论证不仅自我反驳了之前玄武岩风化问题,同时也引出了更大的疑问,即1979年四川省森林队这么高规格的队伍,也是被地形迷惑了吗?

我们必须要明白,省级森林队的配置是比较全面的,既有生物学方面的专家,也有地质勘测类的专家,甚至还会请当地人充当向导。

这样全面的配置,很难因地形原因被困三天三夜。

当然,还需要考虑到鬼打墙的另一个原因:迷雾。

专家认为,大量云瀑受上升气流影响,在瓦屋山快速流动,形成了迷雾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张胜开曾经遇到的黑色雾气,是云瀑到达一定浓度的结果。

云瀑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象。

比如张家界天子山上,有时会看到缭绕的白色云雾,在山间缓慢翻滚。

在解释张胜开口中的黑色迷雾时,专家认为是云瀑达到一定密度,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这种变化类似于普通的云中,水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越聚越多,越来越大,从而变成了乌云的过程。

但除瓦屋山外,其他地区并没有出现过黑色的云瀑,所以这点是无法论证的。

另外谈到有部分人在迷魂凼中神志不清的现象时,专家认为只是因为紧张产生了心理暗示。

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个论点说得通,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主观和片面。

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出现幻觉,可不止紧张一个潜在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提到迷魂凼中罗盘和卫星定位失灵等问题时,专家认为是玄武岩中有磁铁矿,影响了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转。

事实上,磁场可以影响罗盘,但对卫星行为的干扰十分有限。

只有大型磁暴才能影响卫星系统。

然而磁暴是太阳活动过程中引导地球磁场剧烈改变的结果,而且这种改变是全球性的,并不只局限在某一区域。

如果后续有更多关于迷魂凼的实地影像资料,或许能更好的了解迷魂凼的真相,但节目播出后再也没有后续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如今,瓦屋山已经成了风景区,并开放了很多区域供游客观光。

不过曾出现过迷魂凼的地带,依然是管控非常严格的禁区。

台湾省的“三立新闻”发文介绍过此地,并用“死亡禁区”描述迷魂凼,还特别介绍了此地的诸多奇怪现象。

最后,台媒认为迷魂凼的怪事充满神秘性,即使是专家也无法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瓦屋山:在梦境和美境中穿梭》重庆法制报

《中国最大国家室森林公园瓦屋山封山6年重开,每天限3500人》澎湃新闻

《四川发现丨新巴蜀之谜7:穿越陆上百慕大,瓦屋山迷魂凼探险记》封面新闻

《百科探秘 迷魂森林》央视网

《【风物】瓦屋山》四川省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