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蒋介石去世之前,国共双方曾经有过多次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磋商与联系。

特别是最后一次,当时已年近九旬的蒋介石,在重病垂危之际,于1975年委派陈立夫通过秘密渠道向毛主席发来了邀请信息。

那么,三次磋商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呢?对于蒋介石的临终意愿,毛主席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诚布公: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处心积虑地想要制造两岸分裂的事实。

1950年6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海军第七舰队便立即开进了台湾海峡。

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后宣称:考虑到台湾一旦被我党占领后,其周边的太平洋地区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故此,美国认为台湾的主权地位还不能确定。

事实上,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相关条文中,都明确提到了日本投降后,将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文。

杜鲁门此言,无疑包藏着想要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祸心。

有鉴于此,蒋介石表露了反对的态度。

毛主席对此表示:蒋介石不愿分裂中国,也不想做民族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台于1954年底签署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

毛主席识破了美国妄图固化台海现状的阴谋,一声令下,解放军于1955年初收复了台湾门户一江山岛。

美国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履职不久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呼吁联合国出面,以此敦促海峡两岸停火。

其险恶用心在于,将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海问题国际化,变相地推动台湾国家化。

不过蒋介石拒绝了艾森豪威尔的提议。

毛主席从蒋介石的表态中看出,他与美国人并不是一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于1958年悍然入侵黎巴嫩,中国政府随即组织大规模声援中东的活动,蒋介石利用这一矛盾趁机下令让台军频繁袭扰东南沿海地区。

当年8月下旬,在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下,解放军向金门发起了大规模炮击。

蒋介石为此慌忙向美国求救,美海军在调来第6舰队协防金门的同时,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蠢蠢欲动。

他提出:如果中国大陆停止炮击的话,美国愿意出面劝说台军撤出金门和马祖列岛。

这又是一条机关算尽的毒计。

倘若大陆停止炮击,台军放弃金马,也就意味着大陆与台湾从此以台湾海峡为界,彻底割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勒斯的自作聪明,在毛主席眼里不过是雕虫小技。

在有必胜把握的前提下,毛主席有意不让解放军出击并攻占金马,给台湾方面留出了足够的缓冲余地。

蒋介石深谙其意,也言之凿凿不肯从金马撤军。

周总理因此在接见外宾时表示:只要蒋介石能够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那他就是有功之人。

1959年,任期将满的蒋介石面临换届选举。

美国暗中操纵,推出胡适、陈诚等候选人,想要替换不肯俯首帖耳的蒋介石。

关键时刻,毛主席公开表示:蒋介石当“总统”还是好一些,我们会适当地留给他一些回旋余地。

此言一出,引起了巨大的国际反响,美国人只得偃旗息鼓,而蒋介石也得以再次连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鸿雁传书:

面对美国的压力,蒋介石深感力不从心。

看到我党的表态,他便萌生了重启国共沟通渠道的想法,并将这一重任委托给了曹聚仁。

这位曹先生是民国时代的著名学者和记者,是章太炎先生的弟子,诗人柳亚子的同学,蒋经国的高参。

抗战期间,他曾经多次采访新四军,是周总理和陈毅元帅的老熟人,更是披露皖南事变真相的首位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曹聚仁定居香港,对于当时的国共双方来说,他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适合人选。

此后近十年间,曹聚仁就如同鸿雁传书一般,多次往来于两岸之间传递磋商信息。

他先后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多位领导人的接见,并深刻地了解到,我党对台湾已经由武统为主转变为争取和平统一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党同时也提出了国共双方开启第三次合作的意愿,具体的合作内容如下:

在台湾回归祖国的前提下,除了外交权归属中央外,台湾其他军政民等一切事务均由蒋介石裁决。

台湾在社会建设方面如果缺乏资金的话,不够的部分由中央划拨。

台湾现存的社会制度以及民众生活模式暂时维持原状,将来如果需要变革的话,也会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并协商处理。

互不破坏对方的内部团结。

对于我党所提出的条件,蒋介石一直处于犹豫不决之中。

他既不想就此关上沟通的大门,又始终不能下定最后的决心,致使国共合作事宜一拖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1965年李宗仁从美国回到大陆,蒋介石才被深深触动。

他在认可我党条件的前提下,又补充了多条要求。

毛主席大度地表示:只要国共双方能够真诚开启第三次合作,这些要求都可以接受。

曹聚仁在大陆期间,还受蒋介石的嘱托,专程去了他在庐山的故居以及奉化老家,并拍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

正当一切都在稳步进行时,上世纪60年代蒋介石对于大陆方面再次产生了疑虑,由此中断了两岸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渐趋缓和。

新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赦了多名国民党战犯,对其去向也不加限制,还发出了爱国一家、不分先后的公开呼吁。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蒋介石再次萌发了与大陆重新取得联系的念头,只是当时曹聚仁已经去世,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就在他踌躇之际,年过九旬的著名学者章士钊先生,于1973年受党中央的委托前往香港,与国民党方面取得了初步联系。

章先生同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国共双方的高层都交谊匪浅,以他的德高望重,对于推动两岸之间的合作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可惜的是,章先生此次是身患重病出行的。

到了香港之后没多久,便因为劳累过度而去世了,国共双方的进一步联系再次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以为憾:

至1974年元旦,南越海军军舰悍然闯入我国西沙群岛,此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令海峡两岸一时震动。

蒋介石放言道:如果中共坐视不理,我必出兵。

在西沙海战爆发之后,我军派出4艘导弹护卫舰前往增援。

此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我军军舰往来南海的路线,都是绕道台湾东南面的公海海域,穿行于巴士海峡之间。

但是此次毛主席却特地交代邓小平,让我军军舰沿马祖群岛东北面的东引岛直线航行。

就当我军军舰于1月19日当晚通过东引岛海面时,马祖的守岛台军便打开了所有的探照灯指引航向。

蒋介石此次的配合,令毛主席深感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1975年初,重病垂危渐感时日不多的蒋介石召来亲信陈立夫,委托他通过秘密渠道联系我党,请毛主席到台湾访问。

毛主席闻讯颇为欣喜,但鉴于他和周总理都已经年事已高,于是便委托邓小平代自己前往台湾。

力争以此次访问为契机,尽快达成两岸之间的交流、通讯和交通。

与此同时,陈立夫还以笔名撰写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并发表在香港报刊上,作为此次访问的舆论配合。

岂料波折再起,1975年清明节这天临近子夜时分,蒋介石病逝。

他临终遗言:待日后光复大陆,要将我的遗体归葬于南京中山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从未停止过包括发表文告、拟定计划等一系列所谓“反攻大陆”的行动。

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最初的时候,这四个字还可能是他的执念。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认识到,这将是他永远都无法实现的妄念。

由此也导致了两岸之间一再错失良机,未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

当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传开之后,相对于身边工作人员的兴高采烈,正在杭州养病的毛主席却神情凝重地说了句“知道了”,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人生易老,毛主席多么希望在暮年之时能够看到两岸的和平统一。

可蒋介石去世,国民党一时之间群龙无首,无疑为此事增添了新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1976年,本就身体不好的毛主席因为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的相继去世而悲伤过度,导致病情加重。

他也由此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还需要时间,那就留给下一代领导人去实现两岸的统一。

至9月9日,一生纵横捭阖、雄才伟略的毛主席与世长辞。

来不及将台湾收归祖国的怀抱,成为他老人家深深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近半个世纪过去,中国的综合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时至今日,收复台湾既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迫切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不仅仅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问题,更是由于台湾地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军事屏障。

唯有收回台湾,走向深海,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蒋介石死讯传来,毛泽东怎么想?》

凤凰网:《1950年后国共两党三次秘密和谈内情》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反对“台独”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