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台风这种事儿吧,每年我们都见,见得多了,有时候还真就见怪不怪了。但这一次“摩羯”台风不一样,它真的让大家心里咯噔了一下。海南台风强度排名里,它估计得冲着前排去,风力直接飙到了17级以上。这次惨烈的损失已经摆在面前,尤其是文昌和海口,损失加起来就已经超过600个亿。问题是,这一波天灾,背后有没有“人祸”的推波助澜?
咱们先看数据:台风造成4人死亡、95人受伤,海口市有超过126万受灾人口,紧急转移了10万多人。这还不算,海口的“星空之境”被毁,某小区1000户里有10%的窗户被吹得稀巴烂。广东徐闻县的4S店二楼也被直接摧毁,经济损失300万。这破坏力度,你说光怪台风,它冤不冤?
咱们不妨往深了想想,类似窗户被吹飞的事儿,真的只是风的问题吗?台风每年都来,你说那窗户质量咋就这么脆弱?这事儿真的说不过去。一个1000户居民的小区,10%的窗户损坏严重,这比例高得吓人。谁家没装过窗户呀,大家都知道,一块好玻璃、一扇好窗户再怎么也得有点“抗风属性”吧?海边地区的建筑,尤其是海南这种每年都盯着天气预报过日子的地方,难道就没考虑到多来几场风暴的风险?这种建筑质量不被风揭穿,难道要等着几年后自己掉下来吗?
再看文昌那风电场,6.25MW的风电机组,被台风直接“折断”,这听着挺让人无语的吧?咱们是搞风电的,结果竟然没能扛住风的考验。这种场面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某大桥的垮塌——建来扛车流的,结果连车都还没上,就先自己趴了窝。这些还没投产的风电设备虽然有保险兜底,可是,这也太难为保险公司了吧?保险是救急的,不是用来给质量不过关擦屁股的。
问题其实就出在这里:在灾难面前,我们往往一股脑儿怪天灾,忽视了人祸的存在。建筑质量不过关,防灾准备不到位,关键时候该做的加固工作没有做,后果是必然的。台风来之前,能做的事儿有很多,比如检查窗户,比如加固建筑外墙和门窗,别等到台风一过,再来哭天抢地。
那种一心想着灾后“重建”的思维,真的该改改了。与其灾后搞“事后诸葛亮”,不如灾前多花心思,多做些防护措施。毕竟,海口、文昌这些地方,台风年年来,风是挡不住的,但人可以多做些准备。1000户居民的小区,10%窗户被吹飞,想象一下这一幕场景。要是住户刚好在窗边,那些玻璃飞出去的瞬间,可能就不仅仅是受伤95人的数据了,后果难以想象。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台风来袭前,海南紧急转移了10万多人,这背后的组织和执行效率其实挺关键的。你想,10万人可不是闹着玩的,怎么疏散,怎么安排,安置点的条件如何,转移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踩踏混乱,都是考验应急管理的指标。好在,这次没有更严重的伤亡数据传出来,说明大家的反应还是相对迅速、到位的。但这种疏散措施,也别忘了得年年复盘。毕竟,未来的台风不会越来越小,只会越来越猛。
其实,再回到“摩羯”这事儿上,你会发现它暴露了不少问题——我们抗风能力不足,预防意识也不强。而面对风灾,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果海南这些地方年年都这么来一次,是否要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标准上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还想继续盖那些“摔不死”的房子,还想着保险兜底,年年重建年年损失,咱兜里的钱真经得起这么耗吗?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台风是不可抗力,但在这场风灾面前,我们真的尽力了吗?那些被吹飞的窗户和倒塌的设备,真的是“天意”使然吗?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