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朝,那可是个经济繁荣、市井热闹的时代,下馆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你知道吗?当你喊出“小二,切二斤肉来”时,你以为端上来的是牛肉?那可大错特错了!
在宋朝,牛肉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政府有保护耕牛的禁令,所以牛肉相当稀缺。
而羊肉则是皇族最爱,价格不菲,一般人不敢轻易点?
相反,猪肉才是那时候的“平民之星”。
虽然一开始因为饲养和烹饪的问题,猪肉不太受欢迎。
但多亏了苏轼,从他发明的东坡肉,让猪肉一下子就火了起来,成了餐馆里的常客。
所以,下次穿越回宋朝下馆子,记得点猪肉哦!那才是当时的“二斤肉”正解。
一、宋朝牛肉那些事儿
宋代的牛肉,价格不仅比羊肉价格低,即便比猪肉的价格,都要低很多。在宋代,牛的地位是很高的,高到什么地步呢?在宋朝,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耕牛,定期巡查,相当于给每头牛建档立卡。
病死伤残,活要见牛,死要见尸。
不管是偷牛,还是杀牛,哪怕是宰杀自己圈养的牛,不但要挨板子和蹲班房,重犯者,还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处罚。
宋朝政府明文规定,不得私自宰杀耕牛食用其肉。
不过在宋朝,牛肉也并非完全禁止食用,一些自然生老病死的牛,牛主人在获得官府批文的情况下,可以宰杀售卖。
但由于供应量太少,市场上的牛肉可是个稀缺货、奢侈品,因此,牛肉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
就算政府禁令再严,监管难以覆盖的地区,民间就出现了一些非法的牛肉交易。
这些交易往往都是隐蔽的,高风险高回报。一些不法商贩会偷偷宰杀牛只,然后将牛肉运到市场上卖。他们得小心翼翼地避开官府的巡查,不然一旦被发现,那可是要倒霉的。
《宋会要+·刑法志》记载,大观四年,一头牛的价格大约五到七千钱。一斤牛肉约一百钱,而宰一头牛,差不多可以有300斤肉,至少赚三倍利润。
可宋朝政府为了确保牛不被私自偷杀,不但直接出手压价,还立法予以打击。凡倒死牛肉每斤不得过二十文,还约定刑名,其买卖人并同罪,许人告捉。
如此一来,屠夫亏本了。市场上牛肉价格低,流通也难。所以,虽然牛肉吃得爽,性价比高。但缺点就是经常会断货。
因此在真实的宋朝社会里,牛肉可是个稀罕物。
一般平民哪有机会吃到牛肉啊?就算是贵族和官员,也得看时候和场合才能品尝到这美味。
所以,如果你在宋朝的餐馆里喊出“小二,切二斤牛肉来”!
那店小二可能得愣一愣,然后告诉你:“客官,您这要求可真难办啊!”
二、皇室宴会上的明星
宋朝那会儿,牛肉限制交易,羊肉却可以自由买卖。
仅管羊肉有一股令人不爽的羊膻味,但并未因此,受到宋人冷落,反而是因为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性温补,还有滋补的食疗作用,深受欢迎。
尤以宋朝的皇室和贵族心头好。在宴会、宫廷生活中,羊肉可是必不可少的佳肴。
宋神宗那时候,宫中平均每日宰杀羊羔数百只,一年均羊肉消耗量,最多可达四十万斤,想想看汴京羊肉紧俏的时候,连皇帝想吃,都得提前订货。
不过,羊肉虽然好吃,但因为多是从西夏、辽国“海淘”来的,所以羊肉的价格可并不便宜。
一般一百三十钱一斤,不过,这只是建议价,实际上可能更贵。而那时候米价才15钱一斗。所以,一般人哪能吃得起啊?
苏轼还在汴京混的时候,每个月工资大概4000钱,可他就爱吃羊肉。有次跟个朋友打赌输了,就直接扔给他三十钱,让他去买四两羊肉,算是愿赌服输。
这么一算,羊肉少说也得120钱一斤。即便是吃货苏东坡,也得算着价,不敢抡圆了敞开吃。
所以,饭馆里的羊肉,那可是奢侈品。老百姓一般可点不起。只有等到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什么大喜事,才舍得买上一点羊肉来尝尝鲜。
吃羊肉,在宋朝差不多就是身份的标签,有钱人吃得多,穷人吃不起。因此在宋朝,下馆子能请你吃羊肉的,那绝对是真朋友,值得交往。
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所以,不是小二“鄙视”李逵他们三个大老粗,喝点酒,吃点鱼肉就算了,还要点二斤羊肉,这不是吹牛吗?
尽管如此,羊肉在宋朝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还是相当高的。
毕竟,那时候的汴梁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而且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可是很执着的。
就算羊肉很贵,也得想办法尝尝!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于是,越来越多的商贩就开始做起了羊肉生意,把羊肉从北方贩运到南方的买卖。
三、宋朝猪肉大翻身
在宋朝初期,“下馆子”已经很流行了,很多工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饭搭子。虽然满街的樊楼栉次鳞比,可牛羊肉的现状,也满足不了吃货一肉难求食欲。
羊肉金贵,相比之下,猪肉就亲民多了。
猪肉的价钱也就羊肉的四分之一,一斤三十文左右,赶上特价,还能低到五分之一。
虽说这价格比管控得死死的牛肉价格,略高那么一丁点儿。但关键是,吃猪肉合法。
猪肉可以堂堂正正地摆在市集上,所以,宋朝的老百姓们,要是想吃肉解解馋,又不想太破费,还想吃得心安理得,猪肉就成了不二之选。
一般百姓家里可能一年吃不上牛,吃不上羊,但吃猪却是问题不大,只是受烹饪技术有限,做出来的猪肉,往往都不太好吃。
于是,对猪肉菜肴的开发,成了宋朝餐饮行业的一个新赛道。猪肉不但一般人买得起,也给了樊楼大量试菜的机会。哪怕是最普通的食材,只要用心,也能烹出百般滋味。
他们发现猪肉也有猪肉独特的味道,无论是炖、煮、炒、烤,还是蘸酱吃,撒盐吃,就着酒吃,也是一番好滋味。
苏轼最喜欢的就是喝酒吃猪时子。
他在《食猪肉》分享了他的烹饪心得,提到了一种慢火少水烹制猪肉的方法,这种方法后来被称为“东坡肉”,这道菜肉质酥烂,味道鲜美,肥而不腻,一下子就在当地传开了。
经过后世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更加广泛认知的红烧肉。
烹饪方式的改变,那可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猪肉的看法。
于是,人们开始纷纷尝试烹饪猪肉,各种猪肉菜肴也开始层出不穷。猪肉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从原来的不受待见到逐渐成了众人追捧的舌尖上的美味。
此后,猪肉后来居上,跑赢了牛羊鸡鸭鱼肉,成为宋朝肉类食物消费量的大户。
根据《东京梦华录》等史料的记载,“坝北修义坊,名曰肉市,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字数百口”
四、“二斤肉”背后的阶层秘密:
牛、羊、猪、鸡、鸭、鹅,这些如今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在宋朝也是各有各的风光。
在宋朝的餐馆里,喊一声“小二,切二斤肉来”,那可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你可别小看这“二斤肉”,它背后可是藏着不少阶层秘密呢!
先说贵族和官员吧,他们要是去餐馆点“二斤肉”,那多半是选羊肉。
好吃是一方面,但更多的,还是羊肉在当时可是尊贵和地位的象征。
贵族和官员们讲究的是排场和面子,点羊肉不仅能彰显他们的身份,还能满足他们对美食的追求。
虽然羊肉的价格不便宜,一般平民也是吃不起。可对他们来说,点几盘羊肉,那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所以,如果你在宋朝的宴会上看到羊肉,那就说明这场宴会规格可不低。
再来说说平民阶层吧,他们要是去餐馆点“二斤肉”,那多半是选猪肉。因为猪肉便宜啊!
平民阶层讲究的是实惠和满足,他们可没那么多钱去点昂贵的羊肉。
而且猪肉味道也不错,经过烹饪之后,肉质酥烂,香味四溢,吃起来,量大实惠也解馋。再加上烹饪技术的不断进步,猪肉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性价比越来越高。
最后来说说《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们吧,他们要是去餐馆点“二斤肉”。那多半是选牛肉。
因为牛肉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物,政府有禁令,不能随便吃。
可这样一来,黑店就有机会了,它们开在郊外,虽说不一定做的就是把客户麻翻,拖进去做成珍珠芋圆的人肉生意,可要经常接待宋江、李逵那样的客人所以,他们也不并怕人告。
再说,绿林好汉们讲究的就是反叛精神和抗争意识,他们可不在乎什么禁令不禁令的。毕竟,能吃到政府禁止的东西,那可是一种别样的“荣耀”啊!而且有吃牛肉,也才能配得上他们的匪气和胆量。
当然,这有点猜测的意思了。
《水浒传》成书的时候,已经是明朝了。当时的牛肉已经可以随便吃了。
而且施耐庵老先生也没有我们这般较真,直接把宋朝的故事就套上了明朝的生活,所以,只要下馆子,进门就喊:小二上一壶好酒,切二斤肉。
至于什么肉,书里牛、羊、猪都写了。
结论
综上所述,在宋朝,人们下馆子喊小二切的“二斤肉”,最有可能的其实是猪肉,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牛肉。
而 “二斤肉” 选择的背后,贵族和官员们自然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羊肉、牛肉都不在话下。
而平民嘛,那就得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择了。
所以,研究一下宋朝的肉类消费习惯,不但能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也能清楚的看到人与人的等级是十分清楚,而划分这条等级线,自古都没变,就是权力和金钱。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水浒传》里的好汉吃过哪些肉》邱俊霖
中国知网《不食牛肉,家无疫患——中国古代“牛戒”故事研究》任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