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10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青岛,乘机攫取了德国帝国主义在山东的特权。为了推行长期侵略计划,它们除了通过采矿进行经济掠夺外,日本文部省还通过办学进行奴化教育。从1915年到1945年8月期间,日本当局在青岛市区及胶济线沿线主要站点、矿山为日侨子弟兴办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初、中级学校。其中位于洪山镇的青岛寻常高等小学校淄川分校(鲁大小学、日本国民学校)和洪山风井小学便是各站点学校之一。
青岛寻常高等小学校淄川分校
青岛寻常高等小学校淄川分校旧址,位于淄川区洪山镇太和村东(现聚福阁酒店内),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日本第一青岛寻常高等小学校旧貌
1915年,日本青岛守备司令部在原德国总督府学校设立第一青岛寻常高等小学校。7月17日,青岛寻常高等第一小学校淄川分校洪山镇太和村成立,是日本文部省“指定的在外学校“,管辖权移交日本青岛守备司令部。这是日本人在淄博矿区的第一所学校。青岛寻常高等小学分为第一、第二小学校,第三小学校,坐落在洪山的淄川分校为青岛第一小学校的分校。
1923年4月,随着所谓“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的实施又改为博山寻常小学校的分校。
1925年,由鲁大公司淄川炭矿管理,改为淄川炭矿私立鲁大小学。
1941年(日昭和十六年),改称日本国民学校。
1943年,日本在淄川成立居留民会,学校也改由居留民会接管,经费仍由炭矿负责。
学校教员全都是日本人担任。首任校长石桥元,学校按照日本政府的教育法规,采用日本政府核定的教科书,以日语组织教学,学生虽不多,但校舍校具优越,教室宽敝明亮;配有学生宿舍、食堂、澡堂共十幢349坪(1396平方米),另有运动场5000坪(2万平方米),与同地华人学校的简陋成明显对比。根据资料记载,从1915年办学起,至1943年,洪山日本国民学校共毕业学生178名,其中初等科151名,高等科27名。1943年在校生有75名。这些学生毕业后,除少数回国外,大部留在中国从事日本政府对华侵略活动。
1948年淄川解放,日本工程技术人员未遣送回国的被继续留用,日本国民学校也继续办学,只是学生范围来源更广了。除淄博矿区外,还有博山、金岭铁矿、五O一厂等单位的留用日本人的子女,办学经费由学生家长所在单位分摊。学校管理改为董事会,校长乃日本人关青东。
1953年在华日籍人员全部遣返回国,这所学校才停办。
以上图片为原青岛寻常高等小学校旧址及教学情景
图文源自《叨叨三国事儿》;图/原创/编辑:冯英岭;审核/编审:孟令海;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