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士进大学,说不定这辈子就废了”的论点,
乍一看挺吸引眼球,
但我觉得作者用的两个案例未免有些片面。
平台选择、个体发展、以及时代背景,
这些都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因素。
但要说“博士进大学就废了”,
那就有点太绝对了。
仅以一个德国博士毕业后在德国大厂工作的视角,
浅谈一下。
作者提到两个博士,
一个进入了高校,一个进入了报社。
这里的核心问题其实并不是“进大学就废了”,
而是两个博士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时代背景下,
走了完全不同的职业路径。
进入高校的那位博士,
在文章中被描述为卷入了学术内卷,
评职称、发论文,甚至买房都成了挑战;
而进入新闻单位的那位博士,
职业发展则更为顺利,
迅速上升到领导岗位,
到了处级甚至有跨领域去高校做领导的潜力。
那么,问题的关键是,
是否进入高校就一定“废了”?
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高校的内卷、职称评定等问题的确存在,
但这并不是学术界的全貌。
就拿我们在德国的高校举例,
有些教授通过出色的科研与国际合作,
不仅在学术界获得高度认可,
还能通过与工业界合作影响整个领域的发展。
而且,高校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平台,
能够带来长期的学术积累和专业成就感,
这些是在其他行业难以获得的。
相反,报社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里社会地位和收入高,
但新闻行业本身也在面临着数字化,
和信息传播方式变革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个行业的未来并不一定那么稳定。
作者还提到,大学老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较低,
这确实是现实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尤其是在国内,
高校行政化、教学负担、科研压力等多重因素,
导致很多学者对现状不满。
相比之下,进入新闻单位的那位博士,
工作内容丰富、接触面广,
职业上升通道也相对明确。
但这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个体对职业选择的适应性。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职业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些人来说,大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尽管繁忙,
但可以带来巨大的知识满足和长期的学术积累。
对于另一些人,例如那位进入新闻单位的博士,
工作中的多样性和快速的职业上升通道,
可能更符合他的性格和职业期待。
其实,真正“废了”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自己选择的职业路径是否有足够的认同感和适应性。
作者在最后提到,一个人成功与否,
20%-30%可能是才华,
剩下的就是平台、时代和运气。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也不尽全面。
运气固然重要,
但选择合适的平台和积累足够的实力才能最大化运气带来的机遇。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稳固的知识平台,
长期来看能够带来持续的学术发展和行业影响力。
虽然职称评定等过程繁琐,
但对于那些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学术突破的学者,
未来的发展依然是光明的。
至于新闻行业,的确在过去的十年里,
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但也面临着行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如今随着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崛起,
传统新闻行业的优势正在被削弱,
这位博士未来的发展也并非一定顺风顺水。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MQKC720516ARVT.html

https://www.ixigua.com/69257232744710149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