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商报报道,9月7日上午,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沙坪镇大渡河边上,当地居民在河畔发现了一条“有手有脚”的大鱼。

在渔政部门的专家们赶到现场进行鉴定后,确认了这位神秘“访客”的真实身份——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大鲵,俗称“娃娃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娃娃鱼的体型令人惊叹,其身长达到了1.45米,体重更是高达59.6斤。科研人员根据其体型和特征推算,这条娃娃鱼至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45个春秋。

娃娃鱼,作为自然界中的珍稀物种,其最大个体的记录显示,全长可达1.8米,体重超过50千克。

01

在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中,大鲵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一席之地。它属于有尾目、隐鳃鲵亚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现存有尾目中较为原始的物种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鲵的体态扁平而宽阔,头部与身体几乎融为一体,眼睛虽小却透露出一种古老生物的神秘感,它们没有眼睑,仿佛时刻警觉着周围的环境。

四肢短而粗壮,仿佛是为了在水下世界中更有效地游动而精心设计。尾巴短小而侧扁,为它们在水中的灵活转身提供了完美的平衡。

它的皮肤光滑细腻,覆盖着成对的疣粒,这些疣粒不仅为大鲵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触感,也是它们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自然装饰。

体侧的纵行皮肤褶,如同精心编织的纹理,增加了它们在水中游动时的流线型。

大鲵的体色变化多端,它们通常呈现出黑褐色或黄褐色的基调,这些色彩与周围环境中的鹅卵石质地和颜色惊人地相似,为它们提供了极佳的隐蔽色。这种自然的伪装,使得大鲵能够在自然界中隐秘地生活,避开天敌的视线。

02

中国大鲵其外貌和叫声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娃娃鱼”。它不仅拥有一副憨态可掬的外表,更以其独特的叫声,让人联想到婴儿的啼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大鲵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从北边的太行山脉,到南边的南岭,从西边的青藏高原东缘,到东边的长江三角洲,它们在有尾类动物中,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广布种。

这些水中的精灵,终生与水为伴,它们偏爱栖息在浅水溪流或幽深的地下溶洞之中。它们喜欢阴凉的环境,对炎热避之不及。

因此,它们通常选择在凉爽的夜晚外出活动,而白天则很少上岸,保持着一种神秘而低调的生活方式。

03

中国大鲵以其憨态可掬的外表赢得了“呆萌”的美誉,但千万别被它那看似无害的外表所迷惑。在它那温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野性的本能和捕食者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大鲵拥有一张宽阔的大嘴,里面布满了细密而锋利的牙齿,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设计的捕猎工具。

当它察觉到猎物的踪迹,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一口吞下,展现出它作为顶级捕食者的强悍本性。

它们的主要猎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鱼类以及蛙类等,这些生物在大鲵的食谱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然而,中国大鲵的捕食范围远不止于此。当遇到不幸落水的鸟类或小型哺乳动物时,它们同样不会放过这顿意外的美餐。

04

每年5月至8月,中国大鲵迎来了它们生命的盛事——繁殖季节。在这段神奇的时期,雌性大鲵会产下多达300余枚卵,这些卵被一层透明的胶质层温柔地包裹,它们紧密相连,宛如一串珍珠项链,绵延数米,在水中摇曳生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卵之后,雌性大鲵便会悄然离去,留下雄性大鲵肩负起生命的重任。它们不仅要完成至关重要的受精过程,还要化身为卵带的守护者,守护着这些未来的希望。

有些雄鲵更是尽职尽责,将卵带缠绕在身上,如同佩戴着生命的勋章,以防止捕食者的侵扰。

经过52至68天的孕育,受精卵终于孵化出幼鲵。这些新生的大鲵宝宝展现出一种天生的集群行为,它们紧紧相依,仿佛在彼此的陪伴中寻找着安全感。

直到它们成长到能够独立生活,雄鲵才会放心地离去,将这片水域留给下一代去探索和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