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鸟巢北侧、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旁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自2023年9月15日正式开放参观以来,相当受欢迎。因为每日仅限500人参观,也被称为“最难预约的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足镂孔器

在北京中国考古博物馆内展览的诸多珍贵国宝文物中,这件出土于安徽蒙城尉迟寺龙山文化房址中的新石器时代七足镂孔器,绝对是神秘感最强的一件,人们至今不知它的具体用途,甚至连如何摆放它都莫衷一是。

面对这件外观怪异的陶器,有人说,应该口朝上摆放,可是它的七根“足”长短不一,根本无法立足;有人说,应该口朝下摆放,倒是能放平,可是如何作为容器盛放东西呢?

于是,学者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件法器,而不是日常用品。有人说,这应该是古人的香炉,烟从镂孔冒出来,以此敬神。

如今,此种造型的陶器只在尉迟寺中出土过形制完全相同的6件,其他遗址文化中尚未发现,这更增加了其神秘性。

那么,你觉得它们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的陶人面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之一,4000年前的古人已有如此高超的制陶技艺和审美水平,令人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于陶寺遗址的朱书文字陶扁壶,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代表性文物。这件残破的扁陶壶上写着一个醒目的朱书汉字“文”,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与当代汉字“文”无论字形还是结构都完全一致。经专家认定,这是早于甲骨文的成熟文字系统,距今4000年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于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竹节形组合玉笄,4000年前古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超乎后人想象。玉笄笄首为片状扇形,对称镂雕纹饰,镂孔间有阴线刻纹,顶部为冠状,中部、下部以不同形状的镂孔体现眉、目、鼻、口,两端为翼状耳,左右耳垂部位镶嵌四颗圆形绿松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中的绿松石龙形器,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展现了夏朝先民的龙图腾崇拜历史,是龙形象文物的最早雏形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妇好墓展出的数十件国宝中,最让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的,当属这件嵌绿松石象牙杯。妇好墓中出土的上千件文物中,共有三件象牙杯,其中一件为虎鋬杯,另外两件为一对夔鋬杯。嵌绿松石象牙杯为饮酒器,在商代,贵族阶层好酒,故而各式各样的精美酒器也成为随葬品中的重头戏。

这只象牙杯器体高大,乃用象牙根段制成,侈口薄唇、口大腰细,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象牙杯通身雕琢花纹,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鋬部上端雕成饕餮形,下端为立体的虎形,雕琢细腻,花纹瑰丽繁缛,工艺精巧,展现了商代象牙雕刻工艺的高超技巧,堪称古代艺术珍品,即便是放在今天,依然很难做到。

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千多年,1976年三个象牙杯从妇好墓中出土时已是碎块一堆,经过文物修复师长时间的精心清理、加固、粘接,再用熟石膏填补缺损和脱落的绿松石,并涂上相应的颜料,象牙杯才得以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的非常不容易。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嵌绿松石象牙杯成为首批64件(组)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之一,足见其稀有和珍贵。到北京旅行,你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一定会收获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妇好墓虺(huī)钮圈足铜觥,整器由器身与器盖两部分组成。器身为扁圆体,短流,兽首鋬,圈足较矮。腹部三面通于圈足、流下各置三段扉棱。此器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口缘下饰夔龙纹,腹部饰饕餮纹,圈足饰目雷纹。器盖一端作龙首形,“臣”字状目,瓶形角,张口露齿。器盖中部铸一虺,上饰鳞纹,拱身成钮。器盖下缘为子口,与器口相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妇好墓玉鸮,器圆雕鴞形,站立状,头部有双角相连,正中钻一个圆孔。大勾喙,斜伸前方并向胸内弯卷。双翅紧贴于背部,正中雕刻脊齿,双腿及宽尾支撑身躯,双足粗壮并雕出四爪。双阴线雕刻纹饰,腹、翅饰翎羽纹,全身饰勾云纹。鴞面的喙部被极度夸张,粗腿和大尾羽也别具特色,形象十分威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于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西周井叔家族墓地的邓仲牺尊,内有铭文“邓仲作宝尊彝”。邓仲牺尊形似马驹,却头生双角、腹有双翼,驹颈上立一虎,驹尾上有一条龙,驹前胸有一兽,似龙又似虎,驹尊盖上立有凤鸟。

邓仲牺尊造型奇特,纹饰繁缛精细,富丽堂皇,是青铜礼器中难得的艺术珍品,如今已是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镇馆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