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惜春的结局,惜春出家为尼是人人皆知,但是惜春为什么要出家,放着豪门千金的生活不享受,为何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的身世在《红楼梦》里是个谜,文中说惜春是贾珍的胞妹,可是贾珍比惜春大二十多岁,惜春甚至比贾珍的儿子贾蓉还要小好几岁。
原文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之长女,名元甲侧:“原”也。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甲侧:因汉以前例,妙!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名迎甲侧:“应”也。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甲侧:“叹”也。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甲侧:“息”也。
元春、迎春和探春皆点名了父亲是谁,唯有惜春没有点名父亲,而是用贾珍之胞妹来介绍。按理说惜春是贾敬之女,为何文中却只用贾珍之胞妹来说呢?由此大概就可以推断,惜春是贾珍的胞妹,说明惜春和贾珍是一个母亲所生,但是父亲未必是一个人,这也是曹公为惜春的身世埋下了伏笔。
年少的惜春自以为和迎春探春是一样的贾府大小姐,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便都听得懂了,对于自己的身世越发迷惑,可曾想贾府上下人多口杂,免不得谁口中就能走漏了些许风声。当得知一二真相的惜春,该如何面对贾府里的上下老小呢?不如索性当个姑子,从此清净了。
惜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所谓的父亲又跑去炼丹,哥嫂也不管她,所以她自幼被贾母抱过来一起养着,小时候的惜春,是孤独缺爱的,这也造就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孤独惯了的惜春,自然喜欢上了清静,惜春便也开始享受孤独。水月庵里的小尼姑的生活是惜春心底的向往,每日青灯古佛,慢卷经书,不问世事人情,正是应了惜春的冷漠。而这时又恰逢贾府败落,这纷繁的贾府也不似往日祥和,剩下的尽是喧嚣。这一切更是坚定了惜春想要出家的决心。
原文中惜春曾和嫂子尤氏有这样一番对话:【惜春冷笑道:“……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尤氏说她糊涂,她说:“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尤氏说她“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惜春反击说“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尤氏说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忽然说出这样一句“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抄检大观园时,惜春和嫂子的一番对话,充分看出了惜春了冷漠,惜春已不愿与这纷杂人世有瓜葛,只愿能断的都断了吧。她对凡尘间也没有任何的人情和眷恋,所以惜春一心想出家,任谁也无法劝阻了。
“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这句话体现了惜春小小年纪就已经看破红尘,贾府的逐渐败落,身边人也都相继离去,尤其是经历了元春死亡、迎春死亡、探春远嫁之后,惜春终于彻悟,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乃是她最好的归宿,也是唯一的归宿了。正好应了判词里说的“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这凡尘尽是脏脏、卑鄙和阴谋,拼了命的挣扎到头来都是一场虚幻。“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看破红尘,就为自己找到一扇空门。所以说惜春出家,乃是听从了内心,顺应了世事的选择。看破红尘便知:人间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