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立秋,苏轼奉命祭祀西太一宫神坛,见旧石上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亦遂步其韵作诗二首。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这是苏轼组诗的后两句,即是抒发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情,也是表达对其变法的否定之意。

苏轼这个人性情耿直,和最初反对熙宁变法一样,虽然王安石已故去半载,但苏轼依旧还如当初那般,不认同他的改革理念。

彼时,黄庭坚也随同苏轼一同参与了祭祀,见到王安石的题壁诗,触景生情,也次其韵写下《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和苏轼所持的批评态度不同,黄庭坚诗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从旁观者的角度,概括了王安石的怀抱,独具匠心,颇有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宋 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简译

风声急促,乌鸦啼叫不休,大雨将至,蚂蚁争战正酣。

哪有绝对的真实和虚假?世人常常混淆了南北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赏析

西太一宫是一处道观,位于汴京西南的八角镇,建于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每逢节日,朝廷皆派官员前往祭祀。

熙宁元年(1068年)秋,王安石参观西太一宫,想起昔日与父兄同游之事,睹物伤怀,写下《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彼时,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宋神宗召其“越次入对”,君臣二人都有志于改革,故一拍即合,变法势在必行。

熙宁二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开始主持变法,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凭借自己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发起了这场规模宏大的改革运动。

改革有益处,也有弊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确对北宋长期积贫和弱现象有所改善,但有些措施却加重了百姓负担。

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不担引起了社会的变动,朝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出现新旧两派。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而这风起云涌,也就如黄庭坚此诗前句,所描写的风雨欲来前游自然景观那般。

风急”是指彼时的政治方向,而“啼乌”则是指那些没有主见,为保全自己,随时转变风向,见风使舵的利己者。

战蚁”也是指自然现象,“蚁封穴户,大雨将至”,急风骤雨即将到来的时候,蚂蚁为争夺洞穴而发生激烈争斗。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此诗后两句是诗人的观点,说明因立场不同而导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截然不同。

新旧两派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待这场改革变法,人人各执己见,这样整日无休止的争论,又怎么能够辨明真理呢?

因为黄庭坚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清醒地看待熙宁变法,所以,他能得出正确结论,不否定,也不肯定,因有利有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宋 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简译

晚风轻拂,荷塘中莲香四溢,皇宫中,早晨阳光照射的槐影,此时已经西斜。

沉沉睡去,夜里,我梦到白下和长干,醒来时,独对京城的尘埃却更觉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赏析

这是黄庭坚组诗中的第二首,“晚风池莲香度”为西太一宫晚景,“晓日宫槐影西”为皇宫晨景。

此两句对应王安石“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之句,虽然都是写荷花,但黄庭坚又有不同。

池莲香度,宫槐荫庇,此两句也暗寓彼时王安石的踌躇满志,写出王安石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后两句则概括了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整首诗的诗意。

白下长干梦到”对应王安石“白头想见江南”之句,写其对故乡江南的思念之情,描写的乡愁。

青门紫曲尘迷”,黄庭坚组诗最后一句,概括的是王安石“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句。

白下”和“长干”均为地名,前者指金陵城,后者位于金陵城南,“青门”和“紫陌”都指长安。

黄庭坚虽属旧党,但一向敬重王安石为人,彼时,新法尽废,王安石受到攻击,见其诗,感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秋,47岁的王安石作《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彼时的他志得意满,踌躇满志。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秋,黄庭坚步其韵,作《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时间过去18年。

为改革,王安石两度拜相,宋哲宗即位后,新党失势,旧党执政,新法被全盘否定,王安石带着不甘病逝……

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元祐年间,司马光反对新法,之所以造成如此极端的局面,皆是因立场不同。

因为不站队任何一方,所以,黄庭坚冷眼旁观,能以客观的笔触,剖析事情的真相,做到真正的人间清醒。

纵观二人题壁诗,王安石题壁诗抒发的是自己的怀抱,而黄庭坚步其韵所作之诗,概括的则是王安石怀抱。

所以,黄庭坚的《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虽是步其韵,但原作有所不同,独具匠心,颇有特色。

参考资料

《宋史 黄庭坚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