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理标准”成为新的指导方针,不过此时核心的领导岗位还没有大变动,华同志依然担任了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

跟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其实华同志对改革开放并非报以完全反对的态度,早在1975年他还是分管科技的副总理时就说过:我们的科技人员不敢看外国书,思想有顾虑。

1977年底他已是最高领导人,专门派出代表团分别去访问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日本等国。并表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学习外国,就得出去考察了解。

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华同志并非那种固步自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6月,听完去日本考察的林乎加、去港澳考察的段云汇报工作后,华同志感慨地说道:

现在有个问题,高干思想跟不上,怎么办?多出国,多考察……我们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那些反馈回来的信息,极大地刺激到了华同志,促使他下定出去看看的决心。于是在同年8月,他也外出访问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这3个国家。

华同志这番安排是有道理的,当时的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都还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与苏联的关系不算特别亲密,而伊朗位于航线中点,是毛主席“一条线”战略中的重要国家。

与这三国交好关系,对我们的外交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行的重点是南斯拉夫,其领导人铁托也非常重视华同志一行,到达当天首都有三四十万人夹道欢迎,已86岁高龄、身体不好的铁托与华同志共进行了四次会谈、两次单独会见。

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华同志参观了很多工厂,也深入了解了其经济政策,内心触动很大。

据此行的陪同人员回忆,华同志感慨地说过: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对外经济合作开放,搞补偿贸易,吸收外国投资,合作经营,生产协作等等,看来也没有损害国家主权。

还有南斯拉夫同志谈到外国贷款时很羡慕中国:中国信用那么好,我们想借外国贷款都借不到,而你们不想借。华同志当天就对身边人说:看来我们吸收外国贷款“似无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访问回国后,华同志就专门强调过:我赞成省委书记们出去多看看,有助于解放思想,及时找到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差距,我们要争取时间赶上去。

后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掀起了访问南斯拉夫的热潮,同年9月的全国计划会议,也确定了经济战线必须实行“三个转变”:

一是要把主要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

二是要转变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实行科学管理;

三是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

这些举措,都能看出华同志并没有一味按照原来的政策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一届全会确定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外界的来往增多,其中日本是比较频繁的那一个。

1979年5月,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廖承志率代表团访问日本。同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也来到了中国,并向华同志提出了访问邀请。

1980年5月,华同志欣然赴约,开启了为期六天的日本之旅,他去得最多的还是工厂,看到那些没见过的大机器时,还会走近观察并询问工人操作方法。

如此平易近人,让日本同行者都非常诧异。整体来说,华同志这次访问是愉快而成功的,不过也的确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同志生活中是个很朴素随和的人,在国内基层考察时出现过扣错扣子的情况。内部还好,到外国就是代表国家形象了,需要注意,不过华同志一开始还没转变过来。

到达日本当天,晚宴结束后华同志回到安排好的酒店,他洗漱完毕穿着睡衣、披着浴袍就准备到附近散散步,看看夜色。

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可这天刚要出门,秘书就将他拦了下来,很紧张地表示不能这样出去。

华同志询问原因,秘书回答:这不是在国内,您身份特殊,四周会有媒体和记者,要是这样出门,第二天,您就会出现在日本的报纸或者电视上的。华同志哈哈大笑,听劝地返回房间。

接下来的几天里,华同志想出去散步都先检查自己衣着是否得体,并且还会叫来秘书参考,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才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华同志即将离开日本时,日本方面举办了一场大型的记者会,因为这一年中国才刚刚开放不久,外界也有着诸多疑问。

其中一人提了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北京方面传来很多消息都说,您除继续担任党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外,即将辞去政府总理一职,是否如此呢?如无不便,请予证实。

这种毕竟涉及到内政的事,华同志就有些生气:你们部分外国媒体有个通病,就是爱对我们中国的人事问题妄加猜测,胡乱评论。所以我在这里不想回答这一类问题。

不过,也单单就针对这个记者报以此态度,回答其他不冒犯的问题时,华同志还是很心平气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日,华同志结束访问回到中国,但是,仅仅过去十余天,积极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病逝了。

华同志就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出席大平正芳的葬礼。

如此有情有义,让很多日本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为后来两国之间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不仅仅是日本,华同志为了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还与很多外国领导人有过深入的交流,他用行动在支持开放。

虽然华同志不是那个操刀手,但他同样也有很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