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挥毫泼墨,把汉语词汇中最高的称谓——“生的伟大,死得光荣”,赋予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一位杰出的农村小姑娘——刘胡兰。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刘胡兰怎样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这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

延安各界慰问团副团长张仲实向党中央汇报了刘胡兰的事迹,并请求任弼时为刘胡兰题词。任弼时则建议由毛主席题词。毛泽东听了任弼时的汇报后,为刘胡兰题写“生的伟大,死大光荣”。10年后,毛主席再次为刘胡兰题词写下同样的题词。针对这一情况,有人问道——毛主席因何两次为刘胡兰题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仲实

1947年2月4日至18日,延安各界慰问团在吕梁前线慰问作战部队。当时慰问团的副团长是张仲实。

张仲实是著名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不仅倾毕生精力于中国革命,尤其在翻译传播马列义著作方面,功绩卓著,为人们所敬仰。刘胡兰烈士事迹的发现与传扬与张仲实有直接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思主义理率家翻译家张仲实

张仲实来到文水县后,在县委召开的情况汇报会上,听到刘胡兰同志大义凛然、壮烈牺牲的事迹后,当即派慰问团中的新华社记者和陕甘宁边区妇联的一位同志,到云周西村群众中调查了解。调查了解的情况汇总到张仲实这儿之后,张仲实深为感动,随即又派人前往云周西村慰问了刘胡兰的父母亲。

张仲实在回延安的途中,遇到当时担任晋中地委书记的解学恭。解学恭向张仲实同志请示商量“如何在战区进行党员教育”的问题时,张仲实即详细地向他讲了刘胡兰英勇牺牲的生动情节。

他说,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不贪钱财,面对敌人的利诱,坚定地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铡刀面前,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她的这种表现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她的表现,正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成果。所以应该把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典型事例,作为教育党员的活教材,大力宣传。解学恭采纳了这个建议,决定在刘胡兰烈士墓前立一块石碑,并请张仲实同志写碑文。张仲实非常谦虚,他认为由他写不合适。便说道:“等我回到延安向党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后,还是请中央负责同志为刘胡兰写碑文,这样有利于宣传刘胡兰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胡兰受审处

3月25日,张仲实在陕北向任弼时同志汇报了刘胡兰烈士的事迹,也汇报了晋中地委关于纪念胡兰烈士决定的意见,最后,张仲实向任弼时建议说:“纪念刘胡兰烈士一事,最好请毛主席写个匾,或题几个字,以示表彰。”任弼时听了张仲实的汇报并听取了他的建议后,表示赞同由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

3月26日,任弼时向毛主席汇报了刘胡兰的事迹。毛主席以沉痛的心情,在他住的窑洞里,挥笔写下“生的伟人,死得光荣”八个大字。此时,正值中共中央从延安撤出后的第8天,毛泽东正决定离开陕北以游击方式同国民党军周旋。在此紧要关头,全党的领袖在指挥全国战局的百忙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写下这样的文字,正有着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人民去英勇奋斗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家首现:刘胡兰受审和遇难处,供使用,版权由杨媛媛代理

1957年1月12日,是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的日子。共青团山西省委早在1956年12月 11日就作出了《关于纪念刘胡兰逝世10周年的决定》。在组织开展这项纪念活动中,有一件大事要办。是什么大事?就是要派人进京恳请毛泽东为刘胡兰第二次重新书写八个大字的题词。因为第一次的题词在战乱中被丢失了。当时,团省委宣传部写作科长杨小池接受这个任务,他来北京先到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呈交了团省委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重写题词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绥日报的报道

1957年1月12日,在刘胡兰牺牲10周年前夕,毛主席为刘胡兰重写的“生的伟大,死得光荣”题词,由青年团山西省委派人送到云周西村刘胡兰烈士陵园,新华社记者播发了由马明采写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