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而言,历史上从未完全独立地战胜过日本,未来是否有可能?若有,那么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后顾之忧。”
这是我国军事专家,空军大校戴旭在其著作《C形包围》中提出的深刻见解。
“独立”和“完全”这两个词的使用极为精确,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
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是四万万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胜利。
如果仅以此胜利就说中国打败了日本,是不够严谨的,抗战中的军民牺牲固然功不可没,但一些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
比如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美国对日本本土的打击,苏联红军对关东军的毁灭性打击。
从民族自信的角度,我们老百姓自然可以认为是我们的人民军队击败了日军,但作为军事专家,戴旭教授必须保持严谨,因此他强调了“独立”和“完全”。
为何要强调“独立”和“完全”,因为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彻底消除后患,粉碎日本的野心。
从日军的角度来看,他们也认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失败,是因为国际社会的援助。
他们认为,二战投降是因为败给了美国、苏联等国家,从未认为自己被中国打败。
二战后,日本频繁挑衅,制造钓鱼岛争端,甚至干涉我国内政,放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可见日本仍未服气,野心未减。
几千年来,日本从未放弃过入侵中国的野心。
663年,唐初时,日本在白江口与唐朝交战,意图扩张势力。
当时的唐朝海军将领刘仁轨,是我国历史上首个抗日名将,他率领唐军痛击日本海军,取得大胜。
但这只是一场海军对决,并未彻底击败日本。
因此,日本在安史之乱后卷土重来,企图趁虚而入,但被各藩镇的强大战力再次挫败。
中日第二次大规模战役发生在元朝,当时日本已染指朝鲜半岛,对元朝构成威胁,元朝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渡海作战,但因海军不强,均无功而返。
第三次交锋在明朝,日本再次入侵朝鲜半岛,朝鲜国王向明王朝求援,明军虽胜,但也付出了不小代价。
1894年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在日军的炮火下覆灭,《马关条约》签订,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后来,日本从东北发动侵华战争,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相继发生,全面抗战爆发。
八年抗战,四万万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付出惨重代价才将侵略者驱逐出中华大地,战争虽胜,但既不“独立”也不“完全”。
因为,战后日本修建了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将甲级战犯美化成“为国捐躯的英雄”,美化侵略行为,丑化中国形象,同时洗脑国民,灌输“仇中思想”。
至今,影响中日关系的两大根本问题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历史问题是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人体实验等罪行,日本必须承认并道歉。
现实问题是钓鱼岛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无权干涉。
显然,无论哪个问题,日本方面都不会积极应对。
二战后中日关系正常化至今,仅9位日本首相对中国态度友善,这还是在中美关系影响下。
如今,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立足点,对我国的威胁更严重,中日问题远比中美问题复杂。
如果中美冲突可能发生,那么中日之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东亚,日本是一个极其不确定的因素。
日本前两任首相极力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对中国的态度日益激进。
2021年,日本前总务大臣提议更改“和平宪法”,使自卫队拥有“主动出击”的权力。
回想二战,拥有主动出击权力的日军敢偷袭美国珍珠港。
如果现在的日本自卫队再次拥有这种能力,后果不堪设想,这从日本连年上涨的军费中可见一斑。
日本军费从2012年的4.71万亿日元,连续12年保持高增长,2022年达到5.4万亿日元。
日本政府还决定,在2023至2027年间,总计投入43万亿日元防卫预算。
2023年,日本防务预算约6.82万亿日元,约合516.28亿美元,2024年度预算为7.7万亿日元,再创历史新高。
8月17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25年,日本年度防卫费或首次超过8万亿日元,再创历史新高。
由此可见,日本正试图摆脱二战后条约的束缚。
随着钓鱼岛和台湾问题的升温,我们必须对日本严加防范,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警示。
康熙皇帝曾在《康熙朝起居注》中评价日本:
“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前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曾评价日本:
“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其疯狂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一旦发现弱点,喉管立即被咬破,毫无生还可能”
因此,对日本,仅防范是不够的,还需掌握主动权,使其彻底放弃不利想法,国家才能安宁,亚洲才能和平,世界才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