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陶玲 曾纪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蚯蚓是用来钓鱼或者喂鸭子的,但在少数地方,一些人把蚯蚓做成了“产业”,收入颇丰。

“有人偷偷用带电的仪器在田地里捉蚯蚓。”今年6月,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大支坪镇村民向巴东县检察院检察官电话反映线索。

“只要将地龙仪的两根导电针插入土壤中,蚯蚓便争先恐后、密密麻麻地从地里钻出来。”9月5日,巴东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王兴华向跟随湖北省检察院新闻处走基层的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该院联合巴东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当地派出所共同开展调查,发现自2024年3月21日起,谭某雄租用大支坪镇某村民住宅从事野生蚯蚓的收购,并将地龙仪免费租借给当地村民使用,后以5元/斤的价格回收村民电捕的野生蚯蚓,随后将野生蚯蚓进行剖腹、清洗、晾晒后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生蚯蚓晾晒

蚯蚓为何遭到捕杀?“蚯蚓就是中药里所称的‘地龙’,可作为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地龙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上行。”谭某雄声称,蚯蚓收购后只需要简单加工晾干即可出售。于是,他将电捕蚯蚓作为生财之道,“之所以选择巴东大支坪,是因为听说当地土地肥沃、蚯蚓质量好。”

捕捉—加工—出售,电捕蚯蚓俨然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王兴华介绍,联合调查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找附近的村民了解情况,得知2022年至2024年期间,有多名外地人员在当地从事类似电捕、收购蚯蚓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捕蚯蚓仪器

如此“灭绝式”捕杀蚯蚓,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周边农户告诉王兴华,“那几年,明显感觉到地里的庄稼长势不如以前了。”

谁来保护蚯蚓?对此,今年6月6日,巴东县检察院针对该案主持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当地多部门参加,并特邀“益心为公”志愿者作为听证员,理清各单位对于电捕野生蚯蚓行为的监管职责,共同磋商保护措施。

王兴华介绍,2023年,小小蚯蚓,更是出现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里。在这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门章节中,出现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的明确表述,这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是首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召开听证会

巴东县检察院也根据听证会情况,向5家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对私设电网捕杀野生蚯蚓的行为履行管理职责,督促消除电捕野生蚯蚓的行为以及使用电捕仪器存在的安全隐患;建议依法对非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的经营行为履行监管职责,在该县范围内加大对此类行为及非法销售电捕仪器“地龙仪”的排查力度,及时取缔非法售卖电捕仪器及非法加工的行为;建议加大对该县范围内电捕、加工、销售野生蚯蚓行为的排查力度,督促消除电捕野生蚯蚓破坏农田的行为,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生态环保观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态环境。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相关行政机关协同履职,依法对谭申雄以及非法在田间和林地中私设电网的等7名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现场扣留无证经营的野生蚯蚓制品105斤;进一步畅通线索举报渠道,提升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

“最近没人来电捕蚯蚓了,你们真是为种粮户做了件大好事。”前不久,巴东县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时,在田里忙碌劳作的老刘对王兴华说道。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