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毛泽东写给阎锡山的信
1939年12月前后,国共之间爆发了抗战期间第一次军事冲突,史称“晋西事变”。
因晋西事变,发生在十二月,所以也称十二事变。这是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晋绥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几乎动用了全部晋绥军(旧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牲救国同盟会。
事变前,中共在山西与阎锡山不仅合作抗日,而且在事实上共同领导着山西范围内的民众抗日组织牺盟会及其新军(即决死队)。
晋西事变中的决死队第1纵在战斗
那为什么阎锡山会发动“晋西事变”呢?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遍看相关档案,晋西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明显与1939年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强化限制中共方针措施的出台这一大背景有关。
而触发事变的导火线,又皆缘于阎锡山的一纸电令。
当时阎锡山指示韩钧部与西路军各部一起,准备实施冬季攻势,并要求韩部等于12月10日以前完成准备,15日肃清汾河右岸之敌,而后向汾河左岸进出。
韩钧,原名韩水清,洛阳新安人,原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1912年出生于洛阳市新安县,1932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出狱后,创建山西新军。
韩钧得令后,分析阎锡山的部署,严重怀疑阎锡山是要将二纵队置于日军与晋绥军六十一军之间,“如顺其令,势必落入圈套,全军覆没;如不执行,阎必加以‘抗命’之罪,兴师讨伐”。左右为难之下,基于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强调的斗争原则,韩钧选择了弃阎锡山命令不遵,并率部脱离了原驻地,并于12月5日致电阎锡山,以“六十一军等欺我太甚”为由,说明他将率二纵队万余健儿单独行动,半月内不受任何命令。
韩钧(右)
左图为决死队第2纵,右图为决死队第3纵
韩钧这一纸电文,如针扎一般,激怒了阎锡山。阎锡山接电后,认定韩钧这是带头反叛,遂严令所属各部“迅速集结兵力,讨伐叛逆”,并要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消灭”之。由此,阎锡山部新旧两军,很快陷入全面冲突之中。虽然韩钧部很快就得到了八路军晋西支队的支援,但其损失还是很大的。这包括人员和地域等多方面的。
其他部队,与之情况差不多。
事变发生后,毛泽东在反复权衡利弊得失后,坚信划界而治最为有利,故力劝军事领导人朱德、彭德怀等接受了蒋介石提出的划界办法,最终使事变得以平息,并且首次在山西获得了军政和地方控制的实权。
毛泽东写下的指示电
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并且争取到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维护了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