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姓白,白天的白,露却是夜晚来的,露从今夜白,白露让夜晚有了白天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露是秋天的女儿,排老三,老大立秋,老二处暑,都是男孩,名字起得直接,终于,白露来了,所有的诗意都攒着用在了上面,让人听见这个名字就想写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先秦的黄河边写到唐宋的江南,李白独上高楼时感叹“白露垂珠滴秋月”;杨万里在山林处士家看到“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北方这个时候,就有点凉了,像王昌龄写的“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还有“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的白居易,隔着纸张和屏幕,都能听到他的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人容易悲秋,白露永远是初恋的样子,对比着一身油腻的现实,让人惨不忍睹。只是精神不应萎靡,反因成熟而更加坚强,如刘禹锡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春天的美好略显轻浮,是未经世事的生长,是不知不觉的开放,历经了夏日的火热,到了秋天,才到达一个新的境界:“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有落叶拍打肩头,回首看到曾经的自己,像白露的大雁,从漠北飞来,像白露的燕子,向南方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为白露“三候”,《礼记》曰:“羞者,所养之食。”百鸟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物,如藏珍馐,人也可以贴秋膘了。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在杜甫眼中,柑橘因白露有了诗意。福建的龙眼最宜进补,“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真论起吃,白露也是美味的,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收获的小米高粱,是白露带来的最好礼物。农民忙收割,渔民忙开海,螃蟹、大虾挣扎着从渔网中跳到锅里,又跳到盘子中,犒劳着辛苦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在湖州做知州时,曾以诗换得鲜蟹,还是大海蟹,“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海蟹个大,东坡居士的嘴也乐得大了一圈。秋天最鲜美之物,莫过于蟹,尽管霜降最好,但白露已可尝鲜,让人迫不及待,如《世说新语》中毕茂世,“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酒,也即将开酿。经过了夏天,头轮酒最为珍贵。高粱攒着劲发酵,随时准备献出体内的琼浆;酒工一身腱子肉,在蒸锅前闪闪发光。江浙一些地方还在家里自酿“白露米酒”,用以待客。夏天的热情浓缩在白露的酒里,期待着亲友相聚,故人重逢。

白露的露水尤为珍贵,《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白露不仅是保健品,还是化妆品,“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为花准备的保湿面膜。用在人身上,人也如花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乾隆曾专门命人采集新秋荷叶上的露水烹茶,“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红楼梦》里,宝钗要吃的冷香丸更是离不开白露这一天的露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露也适合采茶,白露茶又称为“桂露茶”,“枫露茶”,白露的白,和枫叶的红,桂花的黄,让茶也有了缤纷多彩的味道。“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尽管略有些夸张,但和明前茶相比,秋茶本身温和很多,没有那么惊艳,有的是秋天的气息和沉静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露有诗意,更有凉意。这种凉意,不是逼人发抖的寒冷,而是沁人心脾的清凉。既能望穿秋水,也不用担心忘穿秋裤。该露的依然可以露,怕冷就少露,“白露身弗露”,不该露别露,虽说春捂秋冻,也容易冻感冒。凉席撤掉,刷净夏夜汗渍,被子晒好,吸满阳光味道。空调再不用连续运转,也没到暖气开通的时候,终于可以放心感受最真实的温度,打开窗,微风吹来,有秋雨连接天地,发现世界没有把人们遗忘。

你好,白露。

欢迎转发,点赞,点在看。

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请将公众号加星标置顶,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