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秋风送爽,大沽河畔的秋月梨种植田里一派热闹的收获景象,枝头上香甜袭人的秋月梨像极了一个个灯笼,摇曳着丰收的身姿。目前,莱西市4万多亩秋月梨已经进入了收获期,亩产在8000斤左右。记者探访了解到,由于大部分客商不愿压货,秋月梨的整体收购价格较往年有所降低。但是,中秋临近,高品质的秋月梨并不缺买家,高品质的秋月梨以其独有的爽脆甘甜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口碑,甚至有客商已经到地头预订明年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万亩秋月梨集中上市

秋月梨以汁水甘甜充盈、松脆无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秋季干燥,来一口甜、润、酥的秋月梨无疑是上上之选。提到秋月梨必然要提莱西,莱西是国内秋月梨最早成功试种的区域之一,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工精心管护下,莱西秋月梨的名头已经响遍国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九月份,莱西秋月梨进入了采摘季。9月6日上午,记者驾车来到莱西市,沿着大沽河向北行驶,从店埠镇到院上镇,再到日庄镇,大沽河两岸到处分布着梨园,梨树上挂满了硕大的果实,甚是喜人,梨园中的种植户们都在忙着采摘。

记者了解到,今年莱西市秋月梨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4万亩,秋月梨的种植、采购、运输、仓储已经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秋月梨产业也应成为带动莱西农民增收的一个推动剂。

“我种秋月梨已经有近20年了,现在年纪大了,身体跟不上了,种得就少一些了,只有两亩多。”种植户刘大爷告诉记者,“一年下来,这是我最大的一笔收入,能够挣三万块钱吧,非常知足了。” 记者走访了多个种植户了解到,秋月梨亩产在8000斤上下,也有种植户每亩能够种出上万斤的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商不敢压货,价格较往年偏低

秋月梨进入丰收季,今年的价格怎么样?记者了解到,多方面的原因,今年秋月梨的收购价格比往年要偏低一些。“今年来收购的价格在2.5元左右浮动,比往年要偏低5毛钱左右。”种植户孙先生告诉记者,最优质的果客商来收购的也只有3元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今年秋月梨的价格,做了多年水果流通仓储的南墅镇西石村秀梅果蔬合作社带头人胡秀梅给记者说出了其中的原因。“第一个原因,今年的雨水比较大,一些果园排水不好,秋月梨的糖度没有达到往年的标准,拉低了整体价格;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今年的客商对货源的需求量少了,他们不敢压货了,这就导致短期内的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年客商收购回去之后自己仓储,今年他们把这个压力给到了我们的种植户,他们自己不敢垫钱仓储了。”记者了解到,由于秋月梨的采摘期就在中秋节前的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面临着不得不摘的问题,不少种植户们都将秋月梨采摘后放到恒温仓库存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规模种植瞄准高端市场,“预售”订单纷至沓来

虽然今年秋月梨的价格出现下行,但是这完全没有影响福满秋月家庭农场的订单,他们种植的秋月梨价格还十分的“坚挺”。他们有什么诀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高品质占据高端市场,是不少大规模种植户的选择。9月6日中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大沽河畔店埠镇前沙湾庄村的福满秋月家庭农场,农场面积200余亩,其中秋月梨种植面积150多亩。记者了解到,他们农场的秋月梨都是采取预售制,订单早在秋月梨成熟前就已经签好了。“90以上的规格,价格每斤8元。”这个价格相比于市场价,高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月梨上市是在中秋节前,我们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高端市场,我们的秋月梨都是礼盒包装的,我们的目标客户都是一些大企业。”农场的李经理告诉记者,为此,他们对秋月梨采取了全流程严格管理。“从嫁接施肥,到开花坐果,我们都是统一标准。”

记者在现场看到,李经理还在接待赶到地里订货的外地客商。“我们今年这150多亩秋月梨已经预订一空了,现在来的客户都是预订明年的订单。”李经理告诉记者,高品质的秋月梨成为不少企业中秋礼的首选。“恰逢这个节日,我们就是要用高品质的产品,吸引需求的企业,直接将产品送到有需求的企业手中,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我们的利润也就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培永展示他们高品质的秋月梨

在梨树旁,技术负责人于培永打开了话匣子。“你看我们树底下的草都是正常生长的,我们不会去打除草剂,采摘的前几天,我们会有工人用机器将草打断,这些草就在地下成为了养料,同时我们严格控制每棵树的坐果数量,每棵树坐果不会超过60个,因此我们的亩产量就会低一些,大概每亩地只有6000斤。”于培永说,但是,这样更能保证秋月梨的生长大小和甜度。“今年降水这么多的情况下,我们的甜度都能达到14,并且我们都还是用的高端生物肥,坚决不用膨大剂、增甜素等成分,都是经得起检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莱西秋月梨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也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名气,产业的发展让当地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但是一些种植户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或许,规模化、高品质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