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3月,蒋介石下令胡宗南调集20万军队,对延安发动进攻,企图达到消灭中共中央和西北红军的目的。

在窑洞中的毛泽东主席,在地图前,分析考量。开会、集思广益,研究应对方案,最终中央军委、毛主席,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决定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动放弃延安,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战陕北的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马背上进行伟大略的思考

毛主席说,暂时放弃延安,是为了将来解放延安、南京、北京、上海,进而解放全中国。

为了说服战士们和群众的感情上,对撤离延安的不理解。毛泽东用了一句极简的、又通俗的话:“拿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

在转战陕北时,为了保密,中央军委化名“昆仑纵队”,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战周旋,消灭胡宗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对必胜的“李德胜”

毛泽东主席在这次转战中,给自已取一个别名,叫“李德胜”,即为“离得胜”的谐音。就是“离开延安,取得胜利”。

在8月18日这一天,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可以说是既惊心动魄又极具戏剧性。在这一天遇险情而沉着化解。这一天,胡宗南命令刘戡率7个旅,向毛主席的“昆仑纵队”追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宗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戡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战事,因为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所带领的“昆仑纵队”只有不到300人。在当时双方距离不到10公里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大状况,就会被包围。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的紧急情况下,大多数同志提出建议:东渡黄河。

此时,毛主席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抽着烟,在思考着下步到底怎么办?突然,毛主席站起身,扔掉手中的烟头,大声地说:“不打败胡宗南,我们决不过黄河。同志们,放心地跟着我毛泽东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伟人毛泽东

毛主席说完这话,便朝西北方向,从容地走上黄河岔口堤岸。

巧得很,奇迹悄然而至:大雨应合了毛主席的举动,戛然停了。

不仅如此,几乎是在雨停的瞬间,在云中就射出了一缕金光。这金光恰好地照在,正在行走河堤岸上的毛主席。

这一奇观,惊住了刘戡的数万追兵,他们目瞪口呆,又如“仪仗队”一般,目送毛主席带着“昆仑纵队”翻过一道小山梁,远去……

前面又是一座高山,毛主席选定上山道口,率队上山。任弼时非常警慎地命令身边的参谋,赶快把上山留下的痕迹掩盖。毛主席听后,赶忙制止说:“不用遮遮掩掩,要大大方方。我建议你们要在这上山处,竖立一下牌子,在上面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缕金光的出现,预示着伟大胜利的到来。毛主席在上山途中。

这是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时,最具神秘、最为传奇的故事。“昆仑纵队”的侦察兵发现,敌军追兵追到山下后,看到这块牌子,犹豫了,最终担心中了埋伏,没敢上山追。

毛主席听到侦察兵的汇报后,没有说什么,只吟唱出了京剧《空城计》的唱段。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从容淡定,巧破追兵,进行战略大转战。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书写的传奇!为延安十三年再留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