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在今年市场波动较多的时候一般会做些什么?一是调仓换股,减配高风险增配低风险,比如今年的红利低波就很火;二是降费,通过让利投资者来提高产品吸引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真金白银地自购基金。

126家基金公司年内积极自购!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波动,多家基金公司踊跃自购旗下基金产品,与市场共克时艰。一般来说基金公司自购基金通常是因为基金公司出于对市场长期前景的信心、通过自购与投资者利益捆绑提振信心、稳定基金规模的需求以及响应政策导向等多方面考量。

截至8月底,有126家公募基金公司年内自购过旗下产品,从净申购金额来看,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6基金公司申购金额5亿元。

另外从数量上来看,南方基金年内申购次数达到了649次,中欧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申购次数超300次,此外有19家基金公司年内申购次数超百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述数据上来看,基金公司自购金额最大的基金大多为货币基金,但深入分析市场整体趋势,我们发现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自购活动其实更加活跃。从市场整体来看,虽然A股年内震荡频繁,但已经连续8个月出现了基金公司净申购股票型基金为正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购股票型基金与市场深度捆绑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在A股市场表现不佳时自购股票型基金的行为,有可能是出于他们对市场未来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利用市场低迷时期的投资机会,选择在此时进行自购,可以期待在未来市场回暖时获得较好的回报。同时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也有助于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提振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信心,在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显著赎回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可能可以减轻基金面临的赎回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来复盘下以往的机构自购股票型基金的行为。根据现有数据,从2012年-2024年,基金公司每月净自购股票型基金的申购金额来看,近十余年里基金公司在一些关键时期多次增加了对股票型基金的集中自购:

2015年6-8月。A股出现流动性枯竭的股灾,多数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并在2015年5月达到了小尖峰,当月股票型基金净申购金额达4.6亿元。自购后约两个月,市场出现阶段性底部,开启反弹。

2021年9月-2022年3月。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市场由涨转跌,基金公司开始增加自购,这次自购持续时间较长,出现了两次自购高峰,到3月才结束,市场在一个月后的4月末触底。除此之外同年10月也有一波自购高峰,随后市场反弹。

2023年9月-2024年1月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并不明显。其次,尽管有多项政策利好,如降准和印花税调降等,但市场对这些政策的反应较为冷淡,显示出投资者信心的不足,在此阶段基金公司仍然积极自购,春节后市场反弹。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基金公司在关键时期的集中自购往往可能是出于对市场波动的一种对冲策略,同时也在向市场传递信心。虽然自购行为通常发生在估值相对较低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触及绝对的底部,但可以作为一项参考帮助我们来进一步判断市场未来的走向。

ETF及联接基金成自购主力军

从基金公司今年以来自购的股票型基金来看,易方达中证A50ETF、国泰上证综合ETF联接A和南方国证在线消费ETF净申购金额分别为5000.30万元、4900万元和2999.69万元。

除此之外,还有18只基金年内净申购金额超2000万元,而且从自购的基金上看,基金公司在积极自购时倾向于选择新发不久的基金,尤其是ETF及其联接基金。

从今年的数据上看,基金公司自购的股票型基金TOP20中,大部分均为2024年成立的新产品,一是可能因为新基金在成立初期需要自购来达到成立门槛。二是在市场波动较多时,自购也能传递积极的市场信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而且ETF联接基金可以在场外以较低的门槛参与ETF投资,扩大了投资者群体,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新发的ETF及其联接基金成为基金公司自购的一个不错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看,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无疑是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从侧面稳住信心。但市场的走势是受到无数变量的共同作用,短期内的涨跌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基金公司的自购只能说是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市场。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及笔者的观点(如有),不代表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