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映的电影《金刚川》采用了三个视角讲述一个故事的拍摄方式,形式非常高级,效果非常好,让人看得热泪盈眶,很多人看过后被剧中志愿军奋不顾身,舍身为国的精神所震撼。

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背景是1953年进行的金城战役,此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前夕,于是有些人说“这是一场不必要的战役”。

为什么在停战条约即将签订时又爆发了抗美援朝的收官之战——金城战役,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1953年6月经过历时3年的时间,朝鲜战争终于进入了尾声,中朝军方与联合国军的谈判也基本敲定了大体的停战协议框架,在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之下,朝鲜半岛即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与所有人的不同的是,在朝鲜半岛上有一个人却对于即将到来的和平并不那么的期待,这个人就是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承晚,李承晚得知要进行停战谈判后惶恐万分,极力阻拦,他对艾森豪威尔说:

你们来到这里和我们一样,必须坚持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对方的军队从我们的国土上赶走,若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和谈是绝对不可能的。

随后在李承晚的授意下,韩方代表甚至直接退出了谈判,李承晚还在许多场合扬言要坚持战斗血战到底,就这样在李承晚的极力反对下,美方和谈的心思逐渐动摇。

1953年6月中旬,李承晚将在南朝鲜战俘营约2.7万的朝鲜人民解放军“以就地释放”为由,强行编入了南朝鲜的战斗序列之中,这次事件的发生,让李承晚成为国际舆论的众矢之的,就连其美国主子也不得不急忙与李承晚撇清关系。

鉴于这样的情况,彭老总再次电告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在毛主席接到电报的第二天,急忙向身在前线的彭老总发了回复的电文,在电文中毛主席提出: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为此志愿军调集了第20兵团的三个突击集团和第九兵团的24军决定在7月13日对金城以南的韩军阵地发起猛攻,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志愿军早已今非昔比,此时的20兵团实力很强大,统一指挥21军、54军、60军、67军、68军共计20万人。

接到命令的20兵团司令员杨勇想要好好的打他一仗,视察完自己的火炮阵地之后杨勇还是觉得火炮不够,于是说道:

进行这样一场大的战役,400门火炮怎么能行,至少还需向志愿军司令部再申请400门才行,这次战役打好了就可能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仗,多调用一些炮兵,让我们强大的炮兵为板门店谈判献上一份厚礼!

志愿军司令部收到20兵团的报告之后立即作出了部署,又给杨勇调来了众多的炮兵部队,最终集结了1480多门火炮,炮火密度首次超过联合国军。

7月13日,20兵团准时发起了进攻,分布在纵深几十里山谷内的1100门火炮向敌人阵地发射了如同雨点般的炸弹,一同发射的1100门大炮攻势极为迅猛,发出的炮火声更是震天响,仅在半个小时内为了突破韩军前沿阵地就已经用了1900多吨弹药。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第八集团军简史》对金城战役做了这样的记录:

头顶上巨大的火炮声使人难以相信,在密集的炮弹造成巨大声音的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断向韩军前沿阵地发起进攻。

通过这样精简的记载,就知道志愿军的火力有多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城战役打响时,在金城右翼防御阵地的是南朝鲜军第1师第1团,这支部队号称是白虎团,是南朝鲜军中主力中的主力。

战役打响后,志愿军68军203师607团一名叫杨育才的副排长率领12人的侦察班,穿着韩军的衣服闯入了白虎团团部,击毙白虎团团长在内的90多名敌人,缴获了白虎团团旗,捣毁了该团指挥系统,而突击队无一人伤亡,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金城战役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在一旁看着志愿军狂揍南朝鲜军,心里还是比较痛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是挺乐意中国人教训下南朝鲜人的。

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南朝鲜军会把仗打成这个样子,4个师5万多人在短短十余天的时间被志愿军全部歼灭。

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有点慌了,他本来想南朝鲜的军队再怎么弱也能扛一段时间,但是再这样继续打下去就不好收场了,所以美国人在后期也不得不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金城战役历时15天,志愿军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毙伤俘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作战中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伤亡2.5万余人。

金城战役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城战役更重要的一层意义是: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不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提供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事实证明,金城战役中从炮步配合到后勤运输,志愿军和三年前初入朝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美军对于这种变化感触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