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霜期达315天的云南省普洱市为咖啡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气候环境。一粒咖啡种子经过30—100天的萌发后,子叶开始出土,再经过3—5年的快速生长,幼树逐渐成熟,而后开花结果,经过采收、加工、烘焙、萃取,升华为一杯香浓的咖啡。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咖啡产业从业者共同托举起普洱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产业链。
普洱市是我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主产区之一, 种植面积67.9万亩,年产量5.57万吨以上,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是中国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近年来,普洱市致力于打造“普洱咖啡工”劳务品牌,通过提升咖啡产业的品质与效益,促进乡村产业升级,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当地,咖啡种植加工覆盖7.5万户农户,带动就业25.67万人。
1
从农民到产业链上的咖啡工
在普洱市孟连县芒街村“雅珍咖啡商行”里,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爱好者前来品鉴,热情好客的店主李珍会免费为他们手冲一壶鲜香的普洱咖啡,在她看来,任何华丽的宣传辞藻都比不上一杯咖啡入口时带给人的味觉冲击力。
李珍2004年就开始在孟连县种植咖啡,但她第一次喝咖啡却是在2016年。
“有一天我去县城办事,路过一家咖啡店,想顺便问问能不能帮我们烘焙豆子,老板娘就给我磨了一杯咖啡。刚喝第一口,我就觉得太神奇了,怎么能把又酸又苦的咖啡豆加工成一杯这么好喝的咖啡?”从那以后,李珍开始主动了解咖啡加工、烘焙的知识,也结识了咖啡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从业者。
正在采收咖啡果的咖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普洱是小粒咖啡的黄金种植地带,当地许多咖农都曾和李珍一样只会种咖啡,卖初级农产品,这种种植销售模式附加值不高,效益不明显。
“种咖啡的人至少要知道自己种出来的这些咖啡豆有什么价值,才能从源头上做好定位,确定发展方向。”李珍说。
李珍是幸运的,就在她准备深耕这一产业时,普洱市提出了以打造精品咖啡为突破口,引导咖啡产业逐步向原料豆精品化、产品深加工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化方向发展,实现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改变农户零散种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当地政府组织专家编制《普洱市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技术》《普洱市标准化咖啡园建设技术》《普洱市咖啡鲜果分级采收指导书》等行业指导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此后,一大批咖啡知名企业落地普洱。
在普洱市木乃河工业园区,一条条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咖啡豆研磨、冷萃、分离、浓缩、冻干,每一道工序都有标准的流程管控。目前,普洱全市新建和提升改造咖啡鲜果加工厂86个,有咖啡SC(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56家、规上咖啡企业15家,精深加工率从 2021 年的 8%提高到 2024 年的 80%。
普洱咖啡产业的升级搅动了当地劳务市场的一池春水,许多咖农都在尝试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沿着咖啡产业链寻找更多机遇,学习更多新技能。
“市里组织的咖啡种植、烘焙免费培训,我基本都参加了。刚开始时,来的农民并不多,但后来就越来越多。” 在李珍看来,这种变化也是“普洱咖啡工”这一劳务品牌成长的时间轨迹。
在普洱市提出从“一颗种子到一杯咖啡”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的推动下,当地涌现出了一批懂种植、会加工、可制作、能销售的“普洱咖啡工”技能人才,直接带动就业创业25.67万人。李珍也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咖啡商标,开始销售自产咖啡生豆、烘焙豆。
“劳务品牌建设不仅解决‘人的去处’,也助力从业者掌握更多技能,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普洱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仲说。
2
技能培训 为梦想插上翅膀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咖啡果的成熟季节,红彤彤的咖啡果挂满枝头,在思茅区大开河村林润咖啡庄园里,庄园主华润梅正在组织一场咖啡品鉴活动,点评人员不是专家而是庄园里的咖啡工人。
“只有学会喝咖啡,大家才知道自己种植出来的咖啡品质如何,才能不断提高咖啡品质。”在华润梅看来,现在只是带着大家种出咖啡还不够,需要用知识和技能种出好咖啡。
2015年,大学毕业的华润梅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咖啡种植的接力棒,成为村里最年轻的咖农。她说:“小时候,我就见过父亲和其他乡亲种植咖啡,知道咖农的艰辛,我希望用我掌握的知识,给大家带来更多收益。”
为了改变“一斤咖啡豆不如一杯咖啡贵”的现状,华润梅在自家办起了培训班,除了教咖农品评咖啡,还从咖啡处理方式入手,改变了老一辈咖农只会通过水洗来处理咖啡鲜果的方式,将日晒、蜜处理等多种咖啡鲜果的处理方法教给了当地咖农。
在普洱市,像华润梅一样活跃在咖啡产业链上的新农人还有很多,这些具象的个体汇聚起来,正融入到当地劳务技能培训的浪潮中。
“对于当地咖农等咖啡产业从业者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就业机会,更需要拓宽视野、提升技能的渠道。”在李仲看来,雀巢、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咖啡企业的入驻,对当地咖啡种植、加工、烘焙、销售等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普洱咖啡工”技能水平,壮大“普洱咖啡工”人才队伍,提升劳务品牌质量,强化咖啡专业技能人才支撑,普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助推咖啡产业发展,开展咖啡制作、咖啡师、云南咖啡种植等工种的培训。通过提供系统的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咖啡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023年,普洱市组织高校毕业生300人参加“普洱咖啡工”劳务品牌技能培训,通过整合高校、创业园、咖啡企业、培训机构等资源,依托创业园建设普洱咖啡工劳务品牌服务基地,为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实训、就业见习和实习平台。
截至目前,普洱全市开展的“普洱咖啡工”系列培训已达17762人次,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咖啡工培育格局。通过“普洱咖啡工”劳务品牌赋能,咖农人均增收3800元以上。
如今,普洱市就业服务中心已将高级咖啡师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组织符合条件的“普洱咖啡工”报名参与。
在扩大“普洱咖啡工”等现有劳务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让劳务品牌吸纳不同领域的乡村人才,带动乡村发展。
普洱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劳务品牌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对于乡村而言,劳务品牌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开发和利用乡村人力资源、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特别是集聚各类人才,带动乡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3
多业态发展 丰富品牌承载力
在宁洱县漫崖咖啡庄园内,有一座咖啡文化博物馆,从咖啡历史、文化、礼仪、功效、种植、生产加工、饮用等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咖啡起源和发现进行了探究展示。这是云南省唯一的咖啡主题博物馆,被列为全国农耕文化示范点,也是普洱围绕咖啡产业进行多元业务布局的具体体现。
为拓展咖啡相关业态引入与发展,当地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在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咖啡文化传播、培训以及休闲旅游等方向多点发力,助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与提质升级,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与劳务品牌双向赋能。
“打造优质的咖啡产业链,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工厂工人技术操作流程,这才能有效提升咖啡精品率,而当咖啡产品生产出来后,销售又需要完善的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切实将产业工作镶嵌在产业链上。”李仲表示。
为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普洱市也将劳务品牌升级建设做为一项重点工作。当地政府协同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学院、普洱茶研究院、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等科研院校机构和咖啡企业,围绕精品咖啡庄园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并通过举办咖啡文化节、技能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在中国(普洱)国际咖啡博览会上, “普洱咖啡”区域公用品牌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热门品牌之一,许多企业也嗅到发展商机,迅速进驻普洱参与咖啡产业发展。比如入驻的电商相关业态、咖啡主题街区等,就将当地最好的资源与外面的消费市场进行了有效连接。
为更好地支持相关业态发展,普洱市打造了“从种子到杯子”的一站式咖啡体验综合体,实现“看得到咖啡园、触得到咖啡加工、喝得到精品咖啡、听得到咖啡故事、体验得到咖啡文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打造普洱咖啡工劳务品牌的过程中,普洱市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以及开发利用乡村人力资源这一系统性工程协调发展。
“通过明确品牌定位、强化品牌宣传、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拓展市场空间与渠道以及加强职业培训与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普洱的咖啡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这也将为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李仲表示。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7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