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9枚金牌,换到399万。
这是2003年,前奥运冠军陈晓敏做出的“惊世之举”。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她只回答了16个字。
“我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卖掉所有金牌。”
01
“399万,成交!”
随着拍卖槌的“一锤定音”。
属于奥运冠军陈晓敏的金牌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她的这一举动不可避免地引起“轩然大波”。
“动机究竟为何”,成了外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是“炒作”、还是“败家”?
各种谩骂之声层出不穷,外界实在难以理解她的做法。
更要命的是,她接二连三又做出跌破众人眼镜的事情。
退役后追求新生活的陈晓敏,丝毫不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
抽了大腿脂肪,她跑去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胸模大赛。
毕竟她早就有过:“退役前我是为国家而战,退役后要为自己而战”的言论。
但这样的举动,却惹怒了广大网友。
“不知廉耻”、“丢尽国家脸面”、“哪有一点奥运冠军的样子”。
诸如此类的话语,好像要将陈晓敏钉死在“耻辱柱”上。
直到一条“移民海外”的消息,彻底将她送至“风口浪尖之上”。
“国内赚钱国外花”、“国家真是白白培养她了”。
因为带着家人移民澳洲,陈晓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从万人敬仰到人人唾弃,一下从“天堂”到“地狱”。
而这一切的起因皆是从“卖金牌”开始。
“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尽管被骂得“体无完肤”,陈晓敏对“卖金牌”依旧如此坚持。
难道她真的准备“一条道走到黑”、“放下碗筷就骂娘”?
但其实,陈晓敏之所以如此坚决是有原因的。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却感动至深的故事。
原来,我们都误解陈晓敏了!
02
陈晓敏这个名字,曾经一度在世界举重舞台上熠熠生辉。
她的整个举重生涯,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先后9次拿到世锦赛金牌、11次打破世界纪录。
陈晓敏的成绩绝对能称得上“前无古人”。
1993年,陈晓敏如“石破天惊”般“横空出世”。
那一年,年仅16岁的她一举夺得七运会女子举重54公斤级冠军。
这个成绩,对别人来说可能“穷极一生”都难以拿到。
然而对陈晓敏来说,只是这匹“千里马”的开端。
生长在农村的陈晓敏,从来都与“娇生惯养”搭不上边。
因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使得排行老二的她学会了“以身作则”。
每每放学之后,都能看见她做家务、在田地里干农活的身影。
生活再艰辛,陈晓敏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或嫌弃。
也正是此时,锻造了她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品格。
那时的她绝对没想到,这为她的未来铺垫了怎样的基石。
机缘巧合之下,陈晓敏在小学六年级这年碰见了“人生际遇”。
在体校教练的“慧眼识珠”下,陈晓敏开启了举重之旅。
即使经常弄得自己伤痕累累、即使看不下去的父母劝女儿放弃。
但认准了的陈晓敏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更加专注于此。
直至后来,她遇见了授业恩师—蔡俊成。
1992年,陈晓敏在蔡俊成的指导下正式进入国家队。
在人才济济的地方,为了脱颖而出,陈晓敏付出了超过同龄人3倍的努力。
全运会的赛场上,为了参加54公斤级比赛,更是在决赛前三天不吃不喝。
好在上天没有辜负这个努力的人。
03
16岁的陈晓敏一举成名,取得了令外界瞠目结舌的成绩。
那一年的七运会,她不仅获得了冠军,还6次刷新该级别的亚洲纪录。
同年,勇往直前的她更是在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勇夺三项冠军。
那几年,她就像“开挂”了一般。
从1994到1997年,陈晓敏可以用“火力全开”来形容。
但凡是她所到之处,简直是“所向披靡”。
短短几年时间,她成功包揽了各大举重比赛的7枚金牌。
也由此,她成了响彻国际的“女战神”。
才二十来岁,陈晓敏就已经拥有如此辉煌“战绩”。
照此势头下去,必定将开启属于她的传奇时代。
就当外界认为她将继续向上攀登时,她却突然“销声匿迹”。
只因那“突如其来”的意外。
别看陈晓敏在台前风光无限,但台下的她却是拿命在训练。
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为之付诸的代价是健康。
一次意外地训练受伤,让陈晓敏的左腿严重受损。
对于职业生涯短暂的运动员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
毫无悬念地,陈晓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她想要重回赛场,受损的左腿向她发出“警告”。
她想要继续为国争光,上天却非要跟她开“玩笑”。
每一天,她只能在医院接受重复的治疗和康复。
长此以往,陈晓敏变得愈发地低沉、消极、怨天尤人。
可一个人的出现,却直接“改变”了她。
04
对方名为伍丹,是一个矫正身形的医师。
他用自己温柔的嗓音、专业的手法抚平陈晓敏内心的不安。
在他的帮助与鼓励下,陈晓敏开始了系统地训练康复。
一来二去之下,两人的感情有了“质的提升”。
而陈晓敏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收获了爱情的陈晓敏,伤痛也在一日日好转。
2000年9月,陈晓敏选择再次披挂上阵。
这一次,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她报名63公斤级的举重比赛。
虽然两年的时间没有参赛,但她的“基本功”却从没落下。
果不其然,外界再次对她刮目相看。
一蹲、一收、一挺,三个一气呵成的动作完成得如同行云流水。
陈晓敏技压群雄,举起已经超过自身重量两倍的杠铃。
终于,她“不负众望”地拿下了这枚奥运金牌。
鲜花和掌声接踵而至,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只不过是在强撑着。
这届奥运会,好像耗光了陈晓敏所有的“神力”。
身体的伤痛已经无法再支撑她继续走下去。
迫于无奈,她作出了退役的决定。
再之后,传来的便是陈晓敏9枚金牌换了399万,带全家移民的消息。
可为何陈晓敏要说这是她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呢?
原来这背后隐藏着小小的愿望和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05
“我要让家乡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这个愿望,在陈晓敏小时候便深埋于心。
于是,9枚金牌换到的399万建立了一座座“希望小学”。
“卖金牌”的钱陈晓敏一分都没留,悉数捐出。
虽然被外人质疑、不解,但她却依旧坚定。
金牌在别人看来,可能代表的更多是“荣誉”。
但在陈晓敏看来,不如来点“实际的”。
她拿金牌换的钱,不知照亮了多少个山村孩子的道路。
这个农村飞出的“金凤凰”,深知农村孩子的不易。
2013年,是陈晓敏“卖金牌”捐给家乡教育的第十年。
在这期间,这个“奇女子”也利用商业头脑赚得盆满钵满。
本应是这个“人生赢家”好好享受生活之时。
昔日当运动员留下的“隐患”却找上了门。
后背疼痛、四肢麻木,巨大的痛楚令陈晓敏难以忍受。
经过一番考量,她选择前往医疗水平较高的澳大利亚疗养身体。
这也是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所谓“移民”的真相。
更重要的是,陈晓敏拍卖金牌是在2003年。
但她移民澳洲却是在2013年以后。
两者之间相差的10年也能看出,两件事毫无瓜葛。
陈晓敏永远都是“做”远远超过“说”。
拍卖金牌背后的隐情她从来不说。
却毫不犹豫将所有钱都捐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被污蔑、被质疑,她只是淡然一笑。
就像41岁的她去参加中国“胸模”大赛一样。
退役前的她,曾为国家荣誉而战。
退役后的她,要为自己的精彩而活。
这样的选择,又何错之有呢?
总结:
金牌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更是责任与担当。
陈晓敏用实际行动更好诠释了什么才是“冠军精神”。
金牌虽然卖掉了,但她曾为国家获得的荣誉却一直存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要是内心想要的。
做什么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