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开国大将黄克诚一生克己奉公、从严治家,用一辈子的身体力行深刻诠释了这个道理。

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年代,黄克诚养成了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的节约作风 。

事无巨细,凡是能“抠”出一厘一毫的,黄克诚就绝对要“抠”出一厘一毫,他也因此被陈老总打趣地称为“抠门佬”。一生之中,黄克诚为国家、为政府干过的“抠门”事还真不少,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让人闻之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的“抠门”

1941年1月,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正率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抗日。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经济掠夺,这一地区遭到了很大破坏,军民的生活极度困难。

按照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黄克诚对全师官兵进行了动员,要求全体干部战士全部参加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

由于敌人的封锁,苏北新四军的棉布极为短缺。如何才能解决部队棉布供应困难的问题呢?黄克诚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一早,他拿出一顶新四军的军帽,让妻子唐棣华帮着改一下帽箍。

当时新四军的军帽式样比较特殊,这种军帽的后脑处有一道双层布箍,放下这道双层布箍后,帽箍可以拉到下巴附近。这种军帽在北方的冬天特别实用,但对于在南方的新四军来说,帽箍的作用并不明显。

黄克诚盘算着,要是把这道帽箍由双层改为单层,每顶帽子就可以节约一块宽两寸、长五寸左右的布条,三师有两万余官兵,加在一起不就有了几千尺的布了吗?

唐棣华听黄克诚这么算,简直惊呆了:自己的丈夫这也算是“抠”到家了吧!但她还是依着丈夫,把帽子的双层帽箍拆了下来。黄克诚戴上没有帽箍的军帽,对着镜子仔细地瞧了瞧,高兴地说:“这不跟原来一个样嘛!”

黄克诚把自己的这一发现告诉了师里的其他几位领导,大家看着戴着没有帽箍的军帽的黄克诚,一致认为这是一个节省布料的妙招。

有位同志还开玩笑地说:“黄师长,你再开发开发,看看还有没有别的省布的法子,毕竟一顶帽子省出来的布太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听这位同志这样说,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穿的军装,又想出一个妙招:把军装上衣由翻领改成直领,去掉两只口袋;裤子由宽大的中式裤腰改为小裤腰,这样不就能节省出更多的布料,给战士们制作冬装了吗?

两个多月后,三师全体官兵都穿上了黄克诚改良后的“土”军装,节约下了几千尺布料。

有少数同志认为这种改良后的军装不美观,黄克诚总是教育这些同志:“军装改一下,虽然不是很美观,但我们全师两万余人,一人一套军装节省一尺布,全师省下来的布料就够做好几千套军装了!你们不要小看这种积少成多,关键时刻,它可是能派大用场的……”

在新四军中,黄克诚的节约是著了名的。虽然后来条件有了改善,但黄克诚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大手大脚。

部队发给他的毛巾,他都要剪开当两条用。有同志不理解,他便和人解释:用毛巾洗脸,一般人只用到毛巾的一半,边上都用不上的,剪开来完全不影响洗脸,你看看我用半条毛巾洗脸,脸上不也没有灰尘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