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网易天津镜头】鲍元恺教授重回天津音乐学院传道 授业 解惑

2024年9月4日下午,天音精品课大讲堂之名师名家音乐“访”第二期活动在天津音乐学院北校区录音棚举办。本期访谈邀请了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作曲系主任鲍元恺教授,与作曲指挥系主任张海峰教授围绕学习、教学、创作等问题进行访谈交流。作曲指挥系班子成员、教师及学生出席了本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访谈伊始,鲍元恺教授回顾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并以个人经历谈到“伯乐”的重要性,他回忆道,当年招收他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老师们是真伯乐,这个“伯乐”不是看程度,而是看潜质。这也为他从事音乐教育之后接收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看学生的潜质。大学期间,鲍元恺教授幸遇多位优秀老师:作曲老师苏夏、江定仙,和声、作品分析老师杨儒怀,配器老师陈培勋,复调老师段平泰。鲍教授说,自己十分幸运,因缘际会,使他连续遇到优秀的老师,并得益于这些名师正确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老师们心无旁骛专注于教学和学术、不争名夺利的优秀品质。鲍元恺教授最后讲道:老师是什么样,学生便是什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如何学习”,鲍元恺教授主张——“听”,有三种:一是听环境,把自己放在音乐环境当中;二是欣赏,作为听众,感受音乐;三是学习,用心听看着总谱听,研究着听。鲍教授认为,制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将自己放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只有把音乐当作环境来听,才能把音乐当作本能式的语言,最终达成:用耳朵去“看”音乐,用眼睛去“听”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教出好学生”,鲍教授认为,首要的一定是责任心,还有鼓励以及方法与理念。他认为,可教的事规则、技巧,不可教的是个性、品味、视野、风骨。访谈期间,鲍元恺教授的学生孙光军、朱培宾、任雅静等纷纷回忆了与老师学习的点滴,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学术视野,出色的音乐天赋与创作才能,独特的教学方法,都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受益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创作”,鲍元恺教授分别讲述了《炎黄风情》《台湾音画》《第一交响曲——纪念》(2004)等作品的创作,并对中西方音乐、复调写作、创作风格的选择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后,对于如何学习艺术,他总结了四点:自以为是(强调自信)、求异存同(强调个性)、不求甚解(强调对音乐的感受)、得意忘形(得其意境,忘其形式——规则、理论、技术)。最后,他认为,相对于其他学科领域,艺术教育更需要“启智,开悟,通灵”。

两小时的访谈中,师生们从鲍元恺教授的讲述中深受感动和启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个人对于学习、教学及创作的新的认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