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藏是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在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下,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形成了包含高原特色果蔬种植、高端食用菌和灵芝种植、藏鸡养殖、牦牛养殖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了农牧民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初秋的高原,秋高气爽,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一派生机盎然,黄瓜、辣椒、豇豆、圣女果、西瓜等蔬菜水果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在其中一个大棚内,40岁的聂玉村村民普布扎西正忙于劳作。在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未建成前,普布扎西主要依靠外出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产业园落地聂玉村后,普布扎西开始尝试承包菜园,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逐步掌握种植要领,如此一来,不仅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能很好地兼顾家庭,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蔬菜种植的信心。

“刚开始承包了三块地,在这里尝试种植蔬菜,前期不太懂种植技术,后面在技术人员教我们种植的方法,现在技术掌握得很熟练了,也种植了西瓜,豇豆,青椒,莲花白,花菜等,一年差不多有有四五万的收入。”普布扎西告诉记者。

在一批批援藏干部的推动下,目前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各类航空蔬菜、高端水果、灵芝、羊肚菌等种植温室共160栋。园区采用“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运营模式,县净土公司利用渠道优势负责市场营销,使农牧民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

园区负责人普琼说:“园区发展过程当中,北京援藏给予我们大力的帮助,在基础设施方面,投了将近两个亿左右,在技术指导方面,无论是果蔬种植还是优质菌类种植,援藏技术团队都给予了我们很多扶持,平时他们会通过视频或者远程操控形式给我们技术帮助。现在,我们老百姓从蔬菜育苗到移栽等各方面,都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

品种改良、产量提高是促进产值提升的核心。第十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着力探索种植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具有尼木特色的高端水果。2023年,通过援藏干部搭建桥梁,顺义区龙湾屯镇提供技术支持,北京援藏团队提供资金保障,两地高频互访,集中更新改造28栋樱桃棚和1栋草莓棚,获得了55万元的销售额。期间,龙湾屯镇先后派出15批次76人次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尼木县实地指导樱桃、草莓工作,为尼木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尼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牛尧琪表示:“希望能传授给当地农牧民一套带不走的技术,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他们在不离家的情况下能种植有所收获,养殖有所收入。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在本地形成一套理论化系统化的体系,使当地的群众能够接受最先进的并且能够运用最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2023年,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收入340.6万元,带动群众就业81人,人均增收3.5万元以上,这是尼木县委、县政府和援藏干部同当地老百姓一同努力的结果。

“今后,我们援藏团队将从以下方面对于园区特色农业进行改造提升,一方面,在2024年到2026年两年期间,通过顺义区龙湾屯镇专家技术团队,对于园区内种植的15000株樱桃树苗进行修剪、授粉、施肥等专业化的调整,引导产量提升,教会教授当地农民的培育技术;一方面扩大草莓的种植范围,将从原来的1个棚在今年增至种植9个棚,种植7万株草莓苗株,产值预期将达到50万元;最后一方面我们将继续推动园区生猪养殖产业化链条,持续完善建成生猪屠宰场,使尼木县的养殖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牛尧琪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