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由泰康保险集团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战略决定一切——中国企业本土管理实践高峰对话暨《战略决定一切》新书发布”在京隆重举行。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携新作《战略决定一切》,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田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陈威如一起,深入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中国企业家所创造的独有本土管理理念与智慧。

活动现场,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别致辞,祝贺图书出版,探讨该书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内容价值与实践意义。

下文系陈东升在本次活动中的主题演讲全文,他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企业家精神”为题,从大历史的宏观视角,全面回顾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作用,分析了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解答了企业家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挑战的问题,也深入解读和剖析了自己的战略思想框架与体系,以及人生思考。

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东升主题演讲

生产方式的变革 催生了现代企业家精神

我一直非常强调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精神。

农业社会是以家庭、家族、宗族、血缘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工业化到来后,就是以工厂、公司为组织形态,专业分工形成大规模生产方式,甚至跨国生产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我们今天的所有。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蒸汽机革命是一切的开始,但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变化,诞生了现代企业,也催生了今天的现代企业家精神。

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将我们打醒,我们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天朝大国”远远的落后世界,必须奋起直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实从1840年就开始了。中国的现代化或者说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洋务运动时期,第二个是民国时期,第三个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到现在。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对此进行了分析,我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两个模式和过程。

前三十年,我国走的实际上是苏联计划经济的这样一个工业化的模式,用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累重工业的资本。它的本质是计划经济,还有单一所有制,创新和活力必然是缺失的。周其仁教授在我这本书的推荐序言里也写到,过去是单位,整个国家都是一个工厂,一个统一的单位。改革开放到现在,今天的企业,可以微观改造、自主经营,这是根本的变化,也是社会的最基础的变化,没有这个变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以上,是我对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简单回顾。

当然,虽然工业革命只有一个,但是在全世界经历了三次大的工业化浪潮:

第一次工业化浪潮起源于西欧,更准确地说,它始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航海大发现与殖民活动,随后在英国引发了工业革命。正如马克思所清晰阐述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殖民时代,是一个通过血与火传承并积累财富的时代。

我认为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代表是美国。继欧洲的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就像今天的中国一样,成为了欧洲的农畜产品的供应地。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交替的过程中,经过南北战争后,美国真正开始了他们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革命,并且只用了50年的时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所有指标都超过了英国,成为了第一强国。因此,美国也是通过这样一个交换过程,在二战后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金融霸权、经济霸权、科技霸权、军事霸权。它是以霸权的形式,而不是以掠夺和殖民地的形式来实现的。这是我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经历大规模现代化、工业化的国家——美国的情况。

第三次工业化浪潮的代表,就是今天的中国。我经常跟大家讲,中国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我们不是靠霸权,而是靠人力资源。最初,我们依靠的是廉价的人力资源,三亿农民工托起了我们今天的工业化。而现在我们依靠的是人力资本,或者说是工程师资源。因此,中国经历了人力资源的转变,并实现了现代化。所以,这三次现代化的方式在本质上是有所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东升演讲PPT

我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依托了人力资源的禀赋优势,遵循世界秩序和贸易规则,实现了和平发展与崛起。这是我对现代化历程的三个认知。

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结构的主要脉络与板块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特别是这40余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板块构成。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经济板块,共同构成了今天中国宏大的经济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东升演讲PPT

首先是以重工业、能源交通、军工航天以及金融等重化工业与国防板块,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成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后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以大央企为核心的国有经济体系和板块。

改革开放的40余年里,我们形成了三大板块,即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与供应链体系、新兴的科技与互联网消费板块、基础设施和虚拟经济板块。今天我们经常谈论的供应链、价值链的本质,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有所体现。当年,田源、张维迎等我的这些同龄人,都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 当时有一个叫做“国际大循环理论”的观点,我一直认为这个理论是中国崛起的一个根本的、非常重要的政策。这个理论的重要实践就是“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逐步吸引了港澳资本、“亚洲四小龙”资本和(更多的)跨国资本,经历了这三个浪潮洗礼。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外向型制造业、外向型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基础。这是我们国家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以此我们形成了外向型的工业化基础。这也是当年沿海发展战略的成果,它孕育了今天的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制造业的集群基地。

同时,我们赶上了互联网的浪潮。随着90年代互联网的引进,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板块,产生了众多科技公司,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制造业体系,以及互联网和科技体系。

而现在,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是生态的、绿色的。同时中国也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的需求快速增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生领域。所以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民生消费板块,它们构成了“双碳+科技”“大健康+消费”的两双赛道。

回顾新中国走过的这75年,每个时期都形成了特定的经济板块。如果要讲述新中国的经济历程,从时间和板块划分的角度来看,大概就是这样的认识。

企业家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筋骨

当然,谈论现代化的实践最离不开、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一直喜欢用“筋骨”这个词来形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他们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脊梁,更是其筋骨。无需多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创造了财富,通过税收形成国家体系,通过员工工资、奖金和分红,形成家庭资产负债表。因此,企业组织是在真正创造财富。

如今,我们常谈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有做蛋糕的,有分蛋糕的,有得蛋糕的。但无论如何阐述,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始终是做大、做强蛋糕,让蛋糕变得更甜美。而企业家和企业组织,正是做蛋糕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东升演讲PPT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我过去经常提及的。鸦片战争至今,中国已经历了三次现代化与企业家精神的浪潮。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我们常说的民国时期民族资本的崛起,这一浪潮大约发生在上世纪初,也是我们在大学里学习中国经济时经常会讲到的一段历史。提到这段历史,我们最熟悉的人物当属张謇先生和卢作孚先生。

第三次浪潮是改革开放到现在。80年代是改革的年代,而90年代则是企业家和企业崛起的年代。进入本世纪初的前十年,是中国加入WTO、全球化以及中国崛起的时代。现在,新的十年已经开启,我们正步入一个绿色经济、数智经济和大健康民生经济和后服务业的时代。因此,我经常说,工业化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而后工业化的服务业则解决的是娱乐、教育、医疗、养老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两者是有显著区别的。

今天我们看,虽然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但娱、教、医、养等方面还刚刚开始发展。泰康之所以涉足养老领域,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长寿时代即将来临,这是一个超级长期的大赛道,也是我们在商业上的一个重要认知。

我经常用“84派”、“92派”来概括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家群体。为什么要用“84”、“92”呢?1984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去深圳考察,那时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涌现出了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王石等一批企业家。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形成,所以带来了很多历史性的问题。而“92派”企业家则是在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谈话,并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后出现的。我认为“92派”企业家是真正的现代企业的试水者,真正现代企业的实践是从我们这代人开始的。

我还经常提到“海归网络派”,他们对企业和制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带来了创始人和期权制度,解决了创始人和团队的财富来源问题。这是一种制度创新,它允许一个想法、一个创意被赋予价值。

那么,为什么我要讲“后WTO派”呢?因为这个时期,我们完全形成了与西方、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创业制度,包括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法律的保护,以及资本的制度。从天使基金到PE,再到创投基金,最后是面向资本市场公开上市。资本的来源、制度的保证和企业家精神可以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这40余年,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历程。

同时,我也一直在观察美国。美国的崛起经历了三波发展浪潮,诞生了三批伟大的企业。我们经常提到J.P.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福特先生,他们代表了美国的黄金的工业浪潮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了中产阶级的消费时代,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消费公司。到今天,美国进入了科技引领的数据浪潮时代。

而当下的中国,有点将这三个时代叠加在一起的味道。目前中国伟大的消费公司还不多。因此,尽管今天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只要创新创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还是遍地都是黄金。

民营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进步潮流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政府、国企、民企和外资这四股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进步的结果。在三股企业力量中,发展最快、最为瞩目的就是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56789”的说法,正清晰地表明了这点。但更重要的是,民营经济也引领了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进步的潮流。回顾过去40余年,民营经济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过去我们经常提到“老三件”和“新三件”,在毛泽东时代,它们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在邓小平时代,则是彩电、冰箱、洗衣机。我们这一代人对此记忆犹新。

在这场大的浪潮中,最后留下并引领这个行业的是谁呢?可能是如海尔、美的、TCL、格力等这样的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它们有可能在全球产业中占据头部地位。

PC时代,即计算机时代,在中关村,曾经有千万家高科技公司,但如今全球范围内,专注于PC制造并存活下来的仅有三家:联想、戴尔和惠普,华为也可以算在其中,当然华为的业务涉及多个领域。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从早期的三大门户网站到如今的BAT,或是具有创新性的京东、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可以这么讲,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创新领域,中国民营企业仍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手机和汽车产业是两大重要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产业崛起,其生产商主要也是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也有国有企业参与,但在提起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就像在互联网领域的阿里和腾讯一样。

接下来,我一直预测的大健康时代也已经开始。在这个时代,像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器械、联影等企业都是佼佼者。当然,泰康在医养和养老领域也是一个头部企业。还有像九州通这样的企业在医疗流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我们对民营企业的认知,不应该仅仅停留在“56789”这样的数字上。回顾这些年一波又一波的经济浪潮以及产业变迁,可以看到,那些活跃、创新且最终形成的品牌的企业,很多都是民营企业。

赚快钱时代已经过去,真正企业家的时代到来

当然,今天中国经济遇到了挑战。去年在深圳的亚布力论坛上,我就曾指出,其底层逻辑是经济转轨。但本质上,这一转轨标志着工业化、城市化基本结束,我们进入了后工业、服务业的时代。因此,企业的创业、创新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正如我之前所说,尽管环境变了,但机会仍然无处不在,遍地还是都是黄金。

世界的逻辑也在变。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双碳”目标、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我现在要强调的、学者们尚少提及的长寿时代,都是新的超级现象和超级问题。关于长寿时代,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百岁人生即将来临,人们将长期带病生存;再过三五十年,整个地球的人口将出现负增长,而中国的人口已经出现三年的负增长了。当人口进入负增长时,所有的经济行为、社会行为、管理行为都将与现在截然不同,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济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正从“双高”时代,即高增长、高收益的时代,进入“双低”时代,即中低速度的增长和低收益的时代。我们必须认识到,赚大钱、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赚长钱和慢钱的时代正在来临。所有人必须放弃过去的经验和观点,如果还用过去的经验和观点来看待当下,我们将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麻烦。只有认识到社会的转型,用一种新的姿态来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才能走得更平稳,这是我的核心观点。

企业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过去基本上是万马奔腾的局面,我曾用“遍地英雄下夕烟”来形容那个时代。那时的企业,跑马圈地、野蛮生长,很多多元化、高杠杆、资源型发展模式的企业形态如今已经逐渐式微。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专注主业、专注专业、创新驱动、效率驱动的头部企业的时代。同时,这也是我所强调的知识经济、知识资本、知识企业家的时代。

所以,当我看到这些领先行业的民营企业时,我注意到他们的创始人,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标志着当下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也是转轨时代。正如我今年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年会上所讲,真正的企业家时代已经来临。

这个时代的企业家们要如何修炼内功,才能在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唯有依靠创新和效率,这也是我所说的真正的企业家时代的含义。

《战略决定一切》:记录30年创业、创新、战略和思考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今天发布的这本新书——《战略决定一切》。此前,我曾将泰康各个时期的讲话内容整理出版,书名为《战略思维》,并有幸邀请到厉以宁老师为该书撰写序言。前几年,在湖畔研修中心以及亚布力成长计划中,我多次与年轻企业家分享了关于战略的课程。基于这些课程的内容,我撰写了一篇题为《战略决定一切》的文章,并曾与刘俏院长进行过交流。此后,我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将这篇文章拓展并编写成了一本完整的书籍,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战略决定一切》。简而言之,这本书记录了泰康28年来在创业、实践、创新、战略和思想成长方面的丰富体验,也凝聚了我对这段历程的深刻感知与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点想与大家分享,我所理解的战略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概念。通常我们谈论战略、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这大概是教科书中的战略定义。在经营嘉德和泰康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初心是根本。刚才(俞)敏洪提到的定力,其实就是初心,也可以理解为理想。你的初心有多坚定,你的行为就能走多远。我认为,初心决定定位,定位决定战略,战略则决定一切。战略的核心是聚焦,意味着所有的领域都要围绕战略,一切资源都要服从战略,并最终落地于战略。

那么战略如何落地呢?我认为,人力资源是关键,而治理结构则是第一要务。我首次提出,企业的治理结构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法人治理结构,另一部分是企业的经营治理结构。经营治理结构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围绕战略去制定和设计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必须能够支撑战略落地。有了组织形式,组织流程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接下来就是团队长的选拔、团队的建设,以及激励、考核和人才的定价。因此,我认为这一整套体系是战略落地的首要任务。

第二点我想谈谈资源。在泰康,我们称之为“价值板块”,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念,即资源必须服从战略。为什么会有经济学?为什么有好企业和不好企业的区分?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好的企业家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战略上。

因此,在泰康我们有一句话:“泰康只做战略的事,不做与战略不相关的事。”泰康的资源只投放在战略上,而不是非战略领域。这就意味着,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你最核心的事务上。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深刻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称之为“资源服从战略”。

另外,我想谈谈企业的执行力。大家都知道,泰康在执行力方面也有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你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是老板,分配了工作、任务就让员工去做。如果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背后的目的和意义,执行起来可能就会投机取巧,或为了完成老板要求而变形,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难。

做养老项目时,因为当时没有形成共识,我就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可以说当时所有人都不同意,大家觉得做这件事比过去搞县域保险还难。

所以我们后来提出“战略共识就是执行力”。共识是什么?就是把战略天天讲、年年讲、月月讲,让大家全面理解。后来,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沟通,最终形成共识,这是最大的收获。所以今天泰康的执行力非常强,这种强是建立在所有员工都清楚公司想要什么,都明白公司的战略是什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认为执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风险和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我把价值观放在最后来谈的原因——价值观就是战略的基石,支撑着一切。上述,是我关于这本书的构思,为大家简单介绍。

在此,我也想用三句话概括泰康已经走过的28年的历程:初心不改,创新永续,商业向善。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去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目标纯正、心无旁骛,做正确的事,时间就是答案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经历和感受。现在屏幕上展示的两幅油画,是我们泰康美术馆的收藏品。一张是沈尧伊先生于1975年创作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它描绘的是长征路上,大家请毛主席讲故事,以提振红军战士的信心的真实历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东升演讲PPT

我出生在50年代中后期,中学时期曾唱过萧华写的《长征组歌》,作为青少年,我充满激情。每当我唱到“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句时,感觉到理想在广袤的时空里回荡,无边无际。很多时候人们说“革命理想大于天”,但我觉得这话说错了,“大”和“高”是天壤之别,一定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另外一幅是陈逸飞26岁时创作的《黄河颂》,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手握步枪,迎着朝阳,站在山岗上眺望远方,背后是奔腾的黄河,他的枪尖上还插着一朵小红花。我觉得这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首先有理想主义,才能有浪漫主义。有了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不脚踏实地去做,就变成虚无,变成尘埃,在历史上什么都留不下。所以现实主义就是实践,就是要创造价值。

将这两张画所传达的精神归纳起来,就是我的一生、我对泰康以及商业实践的一句总结:“目标纯正、心无旁骛,做正确的事,时间就是答案”。

(以上内容整理自泰康保险集团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战略决定一切——中国企业本土管理实践高峰对话暨《战略决定一切》新书发布活动,版权归作者及主办方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来源及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本土原创商业思想与管理智慧集大成之作

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30余年商业实践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