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台湾工作通讯》

2024年第8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明朝开始的上百年来,北京一直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展望未来几个世纪,北京更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核心区。身为一个现代中国人,能够有机会变成一个‘新北京人’,是机缘也是荣幸吧!”这是一位来自台北的学者顾立平的所言所感。目前,他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年秋,顾立平因一次北京之旅而决定在此攻读博士学位,到2012年正式成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一员,再到如今在北京安家立业,他在大陆扎根勇往直前。他深知在这片土地上,处处都蕴藏着无尽的发展机遇,只要努力前行便能引领潮流、传播新知;即便不能引领,跟随他人亦能收获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立平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山东人。1946年,他的父母便随家人迁居台湾。

十几岁时,顾立平曾跟随母亲和外婆回到大陆探亲。虽然那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但那段经历让他对大陆有了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

2003年远赴德国和奥地利攻读硕士学位时,顾立平结识了一些来自大陆的同学。在枯燥紧张的学习之余,大家相约品尝各种中国家常菜,同学间的交流让他感受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脉和情感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立平在奥地利求学留影

硕士毕业后,顾立平萌生了一个念头——前往北京开启一段毕业旅行。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现代魅力深深吸引着他。顾的家人都是图书资料管理领域的专家,因此当他规划北京行程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这个图书资料管理领域的佼佼者,自然成为他的必访之地。

参访过程中,在与文献情报中心的馆长张晓林深入交谈后,馆长对顾立平的专业背景和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询问他是否考虑在北京工作或继续深造。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与顾立平的研究兴趣高度契合,他深思熟虑后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深入探索。父母很高兴并支持他的决定,“他们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且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非常鼓励我回来读博士”。经过将近一年的专业准备,顾立平成功考取并如愿在中科院攻读图书馆学博士学位。

入学后,张晓林成了顾立平的导师,并建议他将研究视角放在用户行为上,特别是要聚焦科学家的需求。在导师的指导下,顾立平开始大量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从中结识了很多朋友,并在不同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是我人生中一笔重大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立平博士毕业后,曾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大学图书资讯研究所工作。2012年,中科院正推动开放获取和数据权益等工作,需要外语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且心向祖国的创新人才,顾立平在港台地区的工作经验让他脱颖而出。同年5月14日,顾立平以海外引进人才的身份再次回到大陆,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我研究过港澳台地区的图书馆制度,同时我又了解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的图书馆情况,不同制度的差异以及长短之处,我都看过了。”

入职后,顾立平深耕开放获取和数据权益领域,深入了解研究所师生在查阅资料方面的需求和焦虑,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报告写作,服务研究所师生更高效率地从图书馆获取资料和信息。期间他还参与举办了各种重量级的国内、国际行业会议,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中心举办的一次中德间国际会议,会议邀请中德两国专家一起研讨开放获取等议题。考虑到顾立平熟悉开放获取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具备德语优势,中科院安排他全程参与德国专家接待和会议组织工作。同年5月,顾立平参与了全球研究理事会北京大会,负责科技信息政策研究、咨询与服务的核心工作。“这个平台为我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提供更多的机会,有助于我发挥所长。如果留在台湾,我可能没有这样的平台和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立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中心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一直围绕科学家需求,紧跟科技前沿,浓厚的创新思变氛围引导顾立平不断学习进步、享受其中。2018年之后,顾立平开始专注于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文献情报中心是一个能够接受改变和改革的地方,它对创新变化的需求正符合我的性格和工作方式,这坚定了我在京工作发展的决心,让我有一种安定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求学、成家、立业‍都和文献情报中心有关联,‍我对这个地方‍‍的感情很深。”顾立平的妻子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生,两人在文献情报中心认识,育有一儿一女,如今一家居住在北京,生活恬淡且幸福。“我们是两岸婚姻,我太太来自黑龙江,中国最北的地方,我则来自台湾,偏东南的地方,我们融合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在生活中常产生许多乐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顾立平父母对儿子在北京发展非常放心。新冠疫情前父母曾来北京看望他,当时顾立平带他们参观文献情报中心,一路上无论是教职工、保安或街边小店的店主都认识顾立平,大家愉快地打招呼、闲聊,父母见他生活工作的环境如此和谐友好,就更放心了。

台北、台中的亲戚朋友们对顾立平在大陆的工作生活非常关心和好奇,顾立平总是耐心分享在大陆的所见所闻,并经常对他们说:“如果你有创新的研究,大陆能提供更高更适合的科研平台。大陆各地都在高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进步,跟着大家一起努力,通过实践就能学到更多新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顾立平参与了海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箱就设在中科院,“我是有选票的,我可以自主投票。”顾立平仔细研究了候选人相关情况后投出了自己的一票,这让他感受到了作为公民的责任和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立平参加投票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顾立平作为台胞代表之一,参与了一场台胞座谈会,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顾立平发现在两会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把台胞们在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采纳、升华后再在大会中提出来,这让顾立平深刻体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我有表达的渠道,也有人充分重视我的意见,就像我们单位也经常听取大家关于学生培养方案、教职工考核等方面的意见,我觉得自己被尊重、被信任。以前我只是个看客,现在我融入了北京,参与了北京的发展,我逐渐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距2005年顾立平首次参访北京已有近20年,顾立平对北京的感情也愈来愈深。“我刚来北京那会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只有一个航站楼,之后三个航站楼相继投入使用,这两年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连通八方,中国速度让人惊叹。”而随着各类城市绿地、公共空间的提升,北京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顾立平认为自己居住在北京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中科院图书馆前面有个公共篮球场,顾立平闲暇之余经常在球场打球。“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有退休老人、个体户、公交车司机等等,大家在球场相聚,共享城市公共空间,感觉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立平参加港澳台同胞国庆招待会

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在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两岸同胞携手并进,正在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台胞顾立平便是这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故事见证了两岸同胞之间的深厚情谊,充满了奋斗和成长的榜样力量。

★ 推荐阅读 ★

作者 | 京彩台湾 王丽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